延续性护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7-25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李春艳 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探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施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延续性护理。在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施行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方法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依从性;疾病知识;自我护理能力;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患者擅自终止药物治疗以及护理不当,均会对其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其病情加剧[1]。有研究表明,对出院后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提高其自护能力。此次研究所收入的研究对象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均在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入本院治疗,共68例,以探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施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7.68±4.65)岁;病程1~10个月,平均病程(4.67±0.65)个月。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7.87±4.34)岁;病程2~8个月,平均病程(4.65±0.5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1)患者症状经相关诊断后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了解此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3)基础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性障碍疾病者。(2)患有精神类疾病者,以及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3)基础资料缺失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药物、饮食以及口腔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并告知其在约定的时间来院复查。在患者出院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以及遵医嘱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指导。
观察组接受延续性护理,方法如下。(1)建立延续护理小组:建立延续护理小组,成员由护士长、护理人员构成。该小组成员均进行延续护理相关培训,通过相关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施行护理。(2)互联网平台干预:通过QQ、微信以及健康云等为患者提供其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内容囊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知识、前沿治疗进展、卫生保健、并发症防护、病情观察、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和用药指导等,将所推送的相关内容进行多样化表达,如动画、视频、图文等,以提升患者的阅读兴趣。(3)心理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长,且需要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同时此病症状较多,易使患者产生诸多负面情绪,进而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对于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可经电话、微信等方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安慰及鼓励,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同时明确良好的心态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并嘱咐家属给予患者较多的关心及支持,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鼓励患者多进行户外活动,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消除负面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4)生活方式: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后采取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时,还需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其不良的生活习惯。按照患者的个人习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其健康情况,通过健康云为患者推送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控制病情最佳的生活方式。(5)诊疗干预:结合医生指导以及患者用药规律,为其制订具备科学性的治疗方案。患者长时间服用免疫抑制剂药物,有一定的概率会对其肝肾功能产生损伤,为此,需要根据患者近段时间的生理数据以及其他指标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调整,防止出现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以促进其治疗效果。另外,如果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产生相关的疑问,患者可通过微信、手机等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医护人员应详细地为患者解答疑问,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有效解决相关问题。(6)病友圈:在微信平台上创建一个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友交流群,邀请相同疾病的患者加入群内,让患者在群里分享自身治疗经验以及体会,同时还可在群内说明自身生活中的相关情况,以寻求他人帮助。通过此种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患者的相关问题,同时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信心。(7)问卷调查:为患者推送满意度调查问卷表,且附带相关填写注意事项等,收集患者对延续护理的反馈,从而有助于对护理方法进行改进,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在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进行比较。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评价表评估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该量表囊括8个项目,总分为8分,所获分值小于6分表示依从性差;6~7分表示依从性中等;8分为依从性好。总依从性=(好+中等)/总例数×100%。制订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估表,评价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该量表分为3项,即疾病知识、用药知识以及自我护理知识。每项满分为100分,所获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越高。制订患者自护能力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的自护能力,本量表共为5项内容,即健康饮食、心理调节、自护技巧以及口腔护理和肛周护理。采取CQOLI-74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囊括4项内容,即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物质生活,每项满分为100分,所获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总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总依从性为88.24%(30/34):好为23例,占比为67.65%;中等为7例,占比为20.59%;差为4例,占比为11.76%。对照组患者用药总依从性为67.65%(23/34):好为16例,占比为47.06%;中等为7例,占比为20.59%;差为11例,占比为32.35%。观察组患者用药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疾病知识(87.65±3.22)分,用药知识(8 6.5 2±3.2 5)分,自我护理知识(89.65±4.32)分。对照组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疾病知识(67.89±3.45)分,用药知识(72.35±4.36)分,自我护理知识(69.87±3.46)分。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饮食30例(88.24%),心理调节29例(85.29%),自护技巧28例(82.35%),口腔护理31例(91.18%),肛周护理29例(85.29%)。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饮食21例(61.76%),心理调节19例(55.88%),自护技巧20例(58.82%),口腔护理21例(61.76%),肛周护理19例(55.88%)。观察组患者健康饮食、心理调节、自护技巧、口腔护理、肛周护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CQOLI-74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CQOLI-74评分:心理功能(87.93±4.32)分,社会功能(89.54±4.52)分,躯体功能(91.34±2.3 5)分,物质生活(8 8.5 3±3.2 1)分。对照组患者CQOLI-74评分:心理功能(73.21±3.21)分,社会功能(72.34±3.21)分,躯体功能(75.67±2.35)分,物质生活(74.31±2.56)分。观察组患者C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血液系统疾病,病因尚未明确,有学者指出,该病与毒物、病毒感染以及免疫缺陷等存在一定的联系[2]。此病主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降低,以及外周血全血细胞降低为表现,初发症状为贫血、出血。此病的持续发展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临床上患者多采取药物治疗干预,但长期服用药物会产生副作用,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其病情加剧。
延续性护理属于患者住院护理的延伸形式,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确保患者在出院后依然可接受护理干预,从而减少再次住院的可能性。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大力发展,移动智能平台逐渐广泛应用在健康管理领域。有研究指出,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以及互联网平台为患者构建一个优质的延续性护理系统,能够拉近医护患之间的关系,能够促使“以人为本”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充分落实[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用药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需要长时间采取药物治疗,无法忍受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其擅自终止用药,从而降低治疗效果。常规护理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具备个性化,不能较好地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而延续性护理可经互联网平台对患者进行跟踪分析,为其推送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促使其能够充分认识治疗的重要性,并且护理人员可详细了解患者自身生理情况及病情,以便调整其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可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饮食、心理调节、自护技巧、口腔护理、肛周护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说明,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自护能力。观察组C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自护能力,能够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升其治疗效果,从而对其生活质量予以改善。所以,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施行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方法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秀莲.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9.40(4)-890-891.
[2]伍红丽,李阳,胡媚,等.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36)-:155-156.
[3]徐杰.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