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yder希望理论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2-06-08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研究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中核四○四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术后行结肠造口患者86例,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直肠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erth希望量表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对减轻心理负担感,提高希望水平与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直肠癌;结肠造口; Snyder希望理论;
作者:徐慧 中核四O四医院普外科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但患者术后需终身携带结肠造口,不仅会改变其排便功能,还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进而影响其正常社交与生活。因此,术后须给予患者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主要围绕结肠造口基础护理进行,对患者心理方面并未给予充分关注,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Snyder希望理论主要从目标、路径思维、动力思维3个方面影响患者,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1]。因此,本研究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现分析其效果。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化疗的直肠癌术后行结肠造口患者86例,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35~70岁,平均(55.61±5.3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学历11例,初中及中专学历14例,高中及以上18例。研究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36~70岁,平均(55.74±5.8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学历9例,初中及中专学历15例,高中及以上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手术病理确诊。(2)无认知与沟通障碍。(3)年龄35~70岁。(4)采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并行结肠造口。(5)可自行进行造口护理。(6)有一定理解能力及文化水平,可独立完成问卷调查。(7)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类疾病及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2)治疗依从性差。(3)合并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者。(4)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5)无法配合护理及随访者。(6)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方法: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术后告知患者结肠造口的基本护理方法,包括观察造口黏膜的颜色、形状、高度、水肿等情况,详细向患者讲解造口袋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更换方法,指导患者护理造口周围皮肤,避免出现感染、过敏、刺激性皮炎等并发症。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目标: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患者进行造口护理健康教育,了解患者想要掌握的内容,共同确定护理总目标。根据患者目前状态与需求将总目标分解为简单、易实践的小目标,制定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每一个小目标的确立均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理状态为原则。(2)路径思维: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与内容制作造口护理管理手册,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门诊检查记录、造口护理记录、日常饮食与活动、健康教育记录等。根据记录表并结合护理目标帮助患者规划目标实践路径,使患者学会自我护理,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嘱患者详细记录目标完成情况,及时向护士反馈护理结果,并鼓励患者进入下一个目标,以此形成循环。(3)动力思维:护士通过电话沟通或微信视频等方式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积极向患者强调自我护理的重要性与作用性。针对负面心理情绪较严重的患者,应对其开展心理咨询,通过情绪疏导法、心理暗示法、注意力转移法等方式调整情绪,重塑其认知,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定期组织病友交流会,鼓励患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鼓励,分享自我护理知识。
观察指标:(1)护理前与护理后1个月分别使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 PBs)及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两组患者心理负担感、希望水平[3,4]。s PBs量表包含“我担心因为照顾我会花费照顾者很多钱”“我担心照顾者太过于劳累”等10项题目,总分50分,得分越低说明患者自我负担感越轻。HHI量表包含“我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我对生活有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等12项题目,总分48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希望水平越高。(2)护理前与护理后1个月分别使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与直肠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LQ-CR-38)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5,6]。ESCA量表包括“假如能改善我的健康,我愿意放弃一些固定的生活习惯”“我会做一些活动避免生病”等43项问题,总分172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强。QLQ-CR-38量表包含“您觉得味觉有问题吗?”“您因为腹部外观而烦恼吗?”“您发觉完成事情有困难吗?”等18项问题,总分72分,得分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s PBs、HH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1个月s PBs、HHI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s PBs评分低于对照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 PBs、HHI评分比较(±s,分)
两组患者ESCA、QLQ-CR-38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1个月ESCA、QLQ-CR-38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QLQ-CR-38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ESCA、QLQ-CR-38评分比较(±s,分)
讨论
直肠癌术后患者面临手术创伤与排便通道改变的双重打击,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心理,不仅影响其正常生活与社交,还会降低术后护理的积极性。因此,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希望”是指与疾病有关的主观感受。Snyder的希望理论认为,希望是一种在互动基础上获得的积极、动态的思维状态,属于目标导向思维,其模式包括目标思维、路径思维和动态思维,是促进患者实现身心健康的内在动力。希望理论、路径思维最初是由幼儿的事件关联意识和因果关系产生和发展而来,而动态思维则是从幼儿自身作为主要行动的鼻祖地位意识产生和发展而来,若要高水平的个人拥有更积极的情绪,同时倾向于选择对他们的目标有重要价值。对癌症患者希望理论的定性观察发现,希望理论是癌症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化解死亡威胁的重要情感体验,希望理论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癌症患者的健康恢复。从定量角度分析,希望水平与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状况显著相关。希望高的人有很强的免疫系统,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强,负面情绪较少。希望水平与癌症患者的应对效果呈正相关,即希望水平越高,对疾病的不确定性越低,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应对能力。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以希望理论为框架,为患者设定个体化目标,通过路径思维和动态思维促进个体目标的实现,旨在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纠正其消极心理,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疾病管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s PBs评分低于对照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利于减轻其心理负担感,并提高希望水平。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护理主要体现在造口基本护理方法方面,而较少关注患者心理方面的改善,护理效果往往不理想。Snyder希望理论认为希望是一种积极的动机性状态,这种状态是以追求成功的路径和动力交互作用为基础[7]。本研究中,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主要包含3个方面内容,即目标、路径思维、动力思维。首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目标,并将目标进行细分,这一措施可提高护理干预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充分调动患者护理的积极性。路径思维即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法和计划,通过具体路径的实施,能够使患者的护理计划更加具体可行,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动力思维是希望的动机成分,即使患者认识到自身具备根据已有路径达到期望目标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消除其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从而提高希望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QLQ-CR-38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提高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改善其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本研究中护士严格按照Snyder希望理论实施护理策略,各种措施不仅可以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以使患者掌握更多的自我护理技巧,从而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因此获得显著效果,较大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中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感,提高其希望水平与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鲍丽超,徐永强,沈丽娟等心理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0 ,58(7):173-1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J]临床指南汇编数据库.2019,1(1);:e31-e51.
[3]刘化侠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条目的筛选及测试版的形成[J]护理学杂志,2013,28(5):25-27.
[4]王艳华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用于癌症患者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20-21.
[5]周俊晶.激励式护理对肠造口患者ESCA评分及SF -36评分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1):88-89.
[6]黄明君,韦诗友,李智,等EORTCQLQ-CR38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5)-:383-387.
[7]王晓青,齐慧,徐冬梅Snyder希望理论在直肠癌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7):3795-3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