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护理干预研究

时间:2022-04-24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要】目的:比较瘢痕子宫早期妊娠妇女行药物流产时不同护理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进行药物流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流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早期妊娠妇女采用药物流产法终止妊娠时,配合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流产成功率,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状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瘢痕子宫 早期妊娠 药物流产 整体护理 不良情绪效果观察
 
瘢痕子宫是指接受过剖宫产或子宫肌瘤手术的子宫。近些年,临床越来越多地采用剖宫产手术分娩,其是瘢痕子宫妇女数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瘢痕子宫妇女再孕分娩时增加了子宫破裂等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损害妇女身体健康,甚至会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很多瘢痕子宫妇女再次妊娠后,临床通常建议其采用药物流产方法终止早期妊娠,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是常用方案,能使早孕妇女的有效流产率达90.00%[1]。近些年,陆续有研究发现,适宜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药物流产效果。为使瘢痕子宫早期妊娠妇女药物流产护理工作推行阶段有更可靠的指导,本研究选择了60例患者资料,分组比较常规护理、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进行药物流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6.8±3.5)岁;孕次2~5次,平均孕次(3.4±0.2)次;妊娠天数34~50 d,平均妊娠天数(40.8±4.9)d,孕囊直径1.5~4.4 cm,平均孕囊直径(2.6±0.7)cm。观察组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5.9±3.8)岁;孕次2~6次,平均孕次(3.7±0.3)次;妊娠天数33~52 d,平均妊娠天数(41.3±5.2)d;孕囊直径1.6~4.7 cm,平均孕囊直径(2.8±0.8)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临床诊断,研究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器质性病变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口头健康宣教,叮嘱患者定期用药及检查,重视日常饮食习惯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①用药前护理:一是认真完成一般检查。主要包括血尿、心电图、阴道清洁度、滴虫等常规检查及B超检查等。二是做好心理护理。这是药物流产护理实践中的重要一环,有药物流产终止妊娠需求的早孕者,多数是意外妊娠,她们主观上可能承受着无法言说的痛苦,在进行药物流产前,护士应以最真挚的态度和患者交流,督导她们和配偶认真学习有效的避孕方法,重视保护其隐私。对于年龄、职业及生活经历不同的患者采用差异化的心理疏导方法,为其详细讲述药物流产的作用机制、具体操作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多列举既往采用药物流产法成功流产的早孕者案例,减少患者对药物流产的恐惧、紧张心理。同时也要尽量全面告知药物流产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比如用药后阴道出血量多、感染、月经紊乱等。重点强调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鼓励家属特别是配偶积极参与到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陪伴与支持,进一步减轻她们的思想压力、心理负担,确立成功流产的信念,提升治疗依从性。②用药过程中的护理:首先,督导患者严格依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剂量用药,每次用药前后均要禁食2 h,温水吞服,严禁和水杨酸、镇静剂等同时服用。其次,用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程度不一的恶心、呕吐、阴道流血等不良反应,一些患者可能提前排出孕囊,应督导患者加强自我监护,大部分不良反应轻微,无须进行特别处理。如果患者用药1 h内发生严重的呕吐现象,则要及时补服;如果患者妊娠反应极为严重、频繁出现恶心呕吐时,尽量要在患者呕吐少的时段服药。最后,孕囊排出前患者会出现轻度下腹痛或腰骶坠胀等不适感,阴道出血或者出现血块,应将排出物留置在便器中,便于观察、辨识。通常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的3~4 h能排出孕囊,最快者0.5 h便可排出,如果患者因宫缩乏力而在服药6 h后依然没有排出孕囊,则可以配合使用宫缩剂。护士认真检查排出物,判断蜕膜组织是否被完整排出,经清水漂洗后是否形成白色绒球状物。③用药后的护理:当早孕者排出孕囊后,常规使用宫缩剂及抗感染药物,以规避阴道出血时间过长及感染等情况。针对持续少量阴道出血且伴有下腹隐痛或者阴道出血量渐进式增加超出月经量者,要及时将患者情况反馈给临床医生、护士协同处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一是维持外阴干净,转经前禁止性生活与盆浴;教会患者适宜的避孕方法;告诉进行药物流产的患者,若没有观察到有孕囊排出,建议在服药1周后前来复查;孕囊已经被排出至体外且阴道出血量不多者,建议2周后复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2]分别测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态。拟定如下标准测评流产情况:①完全流产:服药后孕囊整体排出,或者虽然孕囊排出不彻底,但尿或血HCG及B超检查提示患者已完全流产,阴道流血完全停止并顺利转经;②不完全流产:用药后没有看到有孕囊排出或者孕囊完全排出后,B超检查提示宫腔中存有残留物,并且刮宫检查时证明存在蜕膜组织,随访阶段发现患者阴道出血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大,并且HCG检查没有转阴;③失败:患者持续用药8 d后依然未见妊娠物排出,并且B超检查发现存有胎心及结构完整的孕囊,需要改用负压吸引终止妊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药物流产结局比较
观察组患者流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药物流产结局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①P<0.05。
3 讨论
口服米非司酮后,因其能结合黄体酮受体,降低蜕膜内的黄体酮受体数目,诱导机体雌激素水平上升,进而改变孕妇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的平衡状态,导致黄体酮逐渐丧失活性,不能维持蜕膜的正常状态。外加蜕膜内前列腺素脱氢酶生物活性降低,扰乱前列腺素分解代谢过程,推升内源性前列腺素水平与子宫肌层对前列腺素的敏感度。在内源性前列腺素外放过程中,黄体素水平缓慢降低,黄体形体出现不同程度萎缩,进而使依存黄体发育的孕囊出现坏死,最后流产,有十分显著的抗早孕、抗着床、避孕等作用,配合使用米索前列醇,能够进一步强化宫缩与胃肠蠕动,促进胚胎与蜕膜排出。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子宫瘢痕早孕者药物流产过程中的心理负担,并且观察组流产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整体护理的有效性,与王云秀[3]研究报道一致。
整体护理是完善基础护理工作的形式,其在实施阶段确立了患者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满足其提出的治疗要求,重视提升患者生理、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优化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志平.药物流产妇女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9):157.
[2] 孟疆,王多燕.稽留流产中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9):70,78.
[3] 王云秀.药物流产妇女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9):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