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访的延续护理模式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

时间:2022-03-17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探讨基于随访的延续护理模式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以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上肢水肿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33.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基于随访的延续护理模式可降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改善患者病情,对于其身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延续护理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临床效果

乳腺癌属于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位置为乳腺上皮组织,具有扩散以及转移可能,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相关副作用,从而影响患者的心理,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就目前而言,临床均选择外科治疗方法,乳腺癌根治术主要为腋窝淋巴结清扫,对淋巴结清扫可避免病灶出现转移,同时可防止病情复发。患者术后通常会产生相关并发症,而主要并发症为上肢淋巴水肿[2]。此次研究探讨基于随访的延续护理模式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51.2±4.3)岁。观察组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49.5±4.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以及出院指导,方法如下:(1)手术后7 d内,主要运动为腕关节、肘关节以及指关节,不应进行大幅度肩关节外展运动,不可用患肢支撑起床。(2)手术后7~14 d,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的活动,包括肩关节内收、前屈、后伸、外展。上述运动能够协助患者恢复上肢功能,降低上肢水肿发生率,同时可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感。在运动过程中需要由患肢远端开始锻炼,直至近端,依据合理方式予以锻炼。此时皮瓣基本愈合,同时粘附在胸壁,患侧上肢可予以抬高训练,患侧关节进行屈伸,患侧手掌放置在对侧肩部,当肘关节和肩部同一高度后停止运动;患侧手指可予以爬墙运动,标记高度,每日增加直至患侧手指运动高度大于额头,梳头训练即患者手掌越过头顶,对对侧头发进行梳理,每日进行3~4次训练,训练时间每天20~30 min。患者术后实施功能锻炼有助于加强肩关节活动度,患者持续运动时间大于6个月,前3个月运动较为重要。术后中期锻炼主要为肩关节活动,以免出现瘢痕粘连,其中包括耸肩运动、颈部运动、手臂摇摆运动等。护理人员鼓励患者通过患侧手臂进行日常生活,包括进食以及洗脸,与此同时触摸位置选择同侧耳朵以及对侧肩部进行手臂活动程度训练。(3)术后15 d,指导患者进行扩展训练,在此阶段对患者实施充分锻炼,以免长时间制动关节产生关节内粘连,有助于形成瘢痕组织下疏松结缔组织,主要锻炼方法为摸耳朵法、浴巾法、绳索转动方法以及手抓背部练习。在锻炼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或者动作过猛影响伤口。后对患者进行简单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定期到院复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随访,评估其淋巴水肿及患肢功能锻炼情况,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指导,创建随访表,指导其定期复查,使得患者在离院后依旧可以进行训练,返院时可对患者的训练成果进行评估。随访内容如下:(1)心理疏导。手术后患者会因为生理变化以及切口疼痛等原因,导致其心理发生变化,出现悲观及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而降低患者配合度,对术后病情恢复产生影响,增加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实际病情,缓解其心理压力,并且告知患者康复训练以及运动对于病情的治疗作用,提升其参与积极性。此外将负性情绪和上肢淋巴水肿间的关系予以介绍,指导患者调整心态。(2)根据不同时段患侧上肢功能和身体恢复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功能锻炼指导,包括患侧上肢关节及肌力锻炼的目的及方法和注意点、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及定期检查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上肢水肿状况。通过皮软尺对两组患者上臂最粗位置、腕横纹5 cm、肘上10 cm、肘下10 cm及上肢虎口处周径进行测量,并予以记录。轻度水肿为患肢周径和健侧相比大3 cm以下[3,4];中度水肿是和健侧相比大3~6 cm;重度水肿是和健侧相比大6 cm以上。总发生=(轻度+中度+重度)/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对比[n(%)]

3 讨论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和腋窝部位放疗的常见并发症。乳腺癌术后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会在组织间隙滞留淋巴液[5]。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多,蛋白浓度提升会降低血管内外胶体渗透压差,提升毛细血管渗透压,一定量液体进入组织间隙产生水肿。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会出现肩部酸痛以及肿胀,病情严重者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淋巴水肿的程度与个体因素有关,部分患者上肢淋巴管交通支欠发达,容易发生淋巴水肿[6]。高龄和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高。淋巴水肿可引起患侧上肢疼痛、肢体变形、功能障碍,并可继发感染,而感染又进一步造成淋巴管腔硬化与闭塞,加重水肿。
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切除了腋窝淋巴结,同时也切断、结扎了淋巴管,阻断了淋巴液的回流通路,造成上肢淋巴液回流障碍。大量含蛋白质的淋巴液滞留在组织间隙,引起相关部位组织肿胀,日久还可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水肿及纤维组织增生[7]。乳腺癌腋窝部位放疗会造成放射野内的静脉闭塞,淋巴管破坏,还会因局部肌肉纤维化压迫静脉和淋巴管,影响上肢淋巴回流。
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主要方法为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多为康复训练,并无显著效果。对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可帮助患者疏导术后不良情绪。相关训练有助于淋巴液回流,将深脉管以及浅脉管之间交通支开放,改善水肿状况,如果患者水肿程度较为严重并无显著的改善效果,对于上肢可予以相应的压力以缓解水肿。功能锻炼、随访和家庭支持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此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的血液循环,将其不正确治疗方法纠正,家庭支持能够将家属护理水平提升。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基于随访的延续护理可降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有助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丹红,何建群,方珍.纽曼系统模式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20,41(18):1909-1914.
[2]张佳君.FMEA模式的风险管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6):2804-2805.
[3]张丽娟,钟巧玲,张慧珍,等.6步综合消肿疗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Ⅲ期上肢淋巴水肿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20,19(8):48-54.
[4]陈英璐.血-淋巴激活仪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及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13):172-173.
[5]侯胜群,陆箴琦,裘佳佳,等.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自我照护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9,34(16):19-21,25.
[6]朱薇.健康教育联合信息支持疗法在乳腺癌术后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195.
[7]付洋.延续性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治疗效果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8):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