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应用于乳腺手术的比较

时间:2021-08-13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比较乳腺手术中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单侧乳腺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中相关药物使用率及呼吸困难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期间多巴胺使用率、阿托品使用率及呼吸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手术中的优势明显,麻醉优良率高,患者更容易接受,且麻醉期间对呼吸功能、循环平衡等影响较小。
关键词:B超引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乳腺手术 麻醉效果 接受程度

乳腺手术是常见的手术类型,尤其是对早期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可通过乳腺切除达到消除病灶、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不过,开胸手术操作时间长、创伤大,术后痛感强烈,对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具有严重威胁,并且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老年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生命体征变化,甚至会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等。结合临床文献,乳腺手术患者在术后存在较高的疼痛发生率,通过采取有效的麻醉措施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同时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2]。围术期镇痛不但能够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而且能够缓解局部炎症,对增强预后质量有极大帮助。当前,硬膜外麻醉是乳腺手术治疗过程中常用的麻醉方法,近年来神经阻滞技术取得快速发展,并在较多手术麻醉治疗中得到应用。超声引导技术已经在区域神经阻滞等疾病的治疗方案中发挥显著作用,并且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操作方法简单,手术安全稳定,是缓解疼痛的不错方法。本文结合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单侧乳腺手术患者100例,对比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其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单侧乳腺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42.96±3.04)岁;ASA分级:Ⅰ级22例,Ⅱ级28例;体重指数(BMI)17~29 kg/m2,平均(25.83±1.28)kg/m2。对照组患者年龄18~58岁,平均(42.93±3.06)岁;ASA分级:Ⅰ级25例,Ⅱ级25例;BMI18~29 kg/m2,平均(25.85±1.25)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年龄18~60岁;(2)单侧乳腺疾病;(3)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4)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存在肋间神经痛;(2)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3)穿刺点感染;(4)明显脊柱畸形;(5)药物过敏或凝血功能异常;(6)临床配合性差或中途退出。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需要接受心电图、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同时还需要积极改善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让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常规禁食,术前肌注0.5 mg阿托品。入室后滴注6%的羟乙基淀粉500 m L进行扩容处理,然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 m L,做好患者心率、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1)对照组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在患者T4~5椎间隙硬膜外腔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置管4 cm,回抽无脑脊液或者血液后,注入1%的利多卡因3 m L,其中有1/20万肾上腺素,排除全脊麻醉与误置血管后,将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15 m L分3次注入。(2)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患者采用健侧卧位,通过B超引导明确T3椎旁间隙,通过B超扫描后使用18 G Touchy穿刺针,到达椎旁间隙后回抽,如果没有脑脊液或者血液,则将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20 m L缓慢推注,通过B超了解药物扩散情况。两组患者均在术前缓慢静滴舒芬太尼10μg。手术期间,如果患者平均动脉压<60 mm Hg,此时需要静注多巴胺,心率<50次/min则静注阿托品,血氧饱和度<90.00%或者患者主诉呼吸困难,则予以面罩吸氧。
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2)两组患者麻醉指标比较,包括多巴胺使用率、阿托品使用率及呼吸困难发生率。
麻醉效果判定标准:(1)优:患者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较为舒适;(2)良:患者手术过程中存在轻微疼痛,但可忍受,通过使用舒芬太尼后疼痛缓解;(3)差:患者疼痛难忍,需要采取全麻措施[3]。麻醉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比较: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比较[n(%)]

两组患者麻醉指标比较:观察组麻醉期间多巴胺使用率、阿托品使用率及呼吸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指标比较[n(%)]

讨论

乳腺手术的顺利进行与麻醉效果有着密切关系,麻醉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到术中麻醉、镇痛效果,同时还应尽可能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消除患者术后疼痛。此外,麻醉药物选择期间还需要保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尽可能地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各项生理指标水平的波动。
根据李曼等学者对乳腺手术患者胸椎旁神经阻滞与胸神经阻滞效果比较分析,该学者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分析,并指出胸神经阻滞相对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手术麻醉效果更好,患者术后疼痛减小[4]。其他学者在对应文献中也指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以及麻醉期间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5]。
本研究中对单纯乳腺手术患者采取不同麻醉方法,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硬膜外阻滞,观察组应用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较硬膜外阻滞。根据研究结果数据分析,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证实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较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更好,可更好地为手术进行创造良好条件。观察组麻醉期间多巴胺、阿托品使用率以及呼吸困难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证实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其平均动脉压、心率等较为稳定,同时患者手术期间呼吸抑制等发生可能性更低,证实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较硬膜外阻滞对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影响更小。从患者术后对麻醉的接受认可评分方面分析,观察组麻醉接受认可评分更低,表明其更愿意接受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从侧面反映出乳腺手术患者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方法在乳腺手术方面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较硬膜外阻滞在乳腺手术治疗中更有优势,其麻醉优良率高,患者更容易接受,且麻醉期间对呼吸功能、循环平衡等影响较小,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耀松.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在乳腺手术的应用综述[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0):74-76.
[2]张颖,王宇霆,周海燕.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8):821-823.
[3]王申桐,赵国庆,李凯.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7):1264-1265.
[4]李曼,曹亚楠,严娅岚,等.乳腺手术患者胸椎旁神经阻滞与胸神经阻滞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19):98-103.
[5]刘天啸,谢玉波.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手术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8(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