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指导效果研究

时间:2022-06-09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保健指导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鄂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营养不良患儿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1例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32例则给予全方位保健指导。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家长对营养健康知识掌握及健康行为规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家长对营养健康知识掌握及健康行为规范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营养状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各营养状态指标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营养不良予以全方位保健方法和保健指导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进而提高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保健方法;保健指导;
 
小儿营养不良多为长时间营养摄入不均衡,造成体内蛋白质、能量和微量元素缺乏,导致小儿产生贫血等各类疾病,严重影响生长发育[1]。小儿营养不良临床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脂肪减少以及肌肉萎缩等,是目前发育儿科中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该问题正在不断加剧,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2,3]。本文为探讨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保健指导,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营养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选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营养不良患儿63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1~5岁,平均(3.02±1.26)岁。研究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1~4岁,平均(2.52±1.15)岁。同时收集两组患儿家长资料,对照组家长男18例,女13例;年龄25~38岁,平均(33.41±4.26)岁。研究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2~40岁,平均(31.32±3.4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年龄5岁以下,符合轻度营养不良西医诊断标准[4]。(2)取得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3)进行本研究前1周内未进行其他治疗者。
排除标准:(1)年龄5岁以上。(2)由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3)存在早产、地中海贫血、基因问题等特殊情况的患儿。(4)重度营养不良者。(5)具有其他影响疗效及指标评价因素者。(6)试验过程中采用其他治疗方案者。
剔除标准:(1)未按规定完成治疗或者不能完成随访者。(2)患者因自身原因自行退出者。
方法:(1)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1岁以下婴幼儿,指导改进母乳喂养方法,并提升母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干预期间为患儿补充适量的维生素B,正确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时对电解质异常进行纠正;饮食方面,在正常的食物摄入量基础上提高蛋白质与矿物质摄入,增加食物数量及品种,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2)研究组予以全方位保健指导,临床保健指导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必须积极、有效地进行开展。(1)保健方法:a.口腔保健:营养不良患儿口腔内部容易缺水及出现齿龈出血、口腔溃疡和口角炎等口腔疾病,可适当对其涂抹相应口腔药物,保护和修复患儿的口腔创面。b.皮肤保健:多数患儿存在皮肤松弛、干燥情况,若长期受到挤压和触碰,易出现皮肤感染、压疮等现象,因此临床需对其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每日定时翻身并擦洗,密切观察患儿病情进展,一旦出现皮肤或其他异常问题,应及时处理。c.眼部保健:眼角膜干燥属于营养不良患儿的常见问题,护士可选择消炎软膏进行擦拭和涂抹。(2)保健指导:患儿入院时主动与其家属沟通交流,详细说明患儿病情、营养不良出现原因,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的其他疾病等,引起家属重视,取得其积极配合。婴幼儿时期对家长加强科学喂养知识宣教,鼓励开展母乳喂养,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提醒家长重视辅食添加质量,母乳喂养4个月后需逐渐增加蛋黄、果汁、菜泥、动物肝脏等食物;辅食添加需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依据不同年龄逐渐增添品种,每日幼儿所需铁元素为10~20 mg,青菜、肝脏含铁量丰富,应注重合理搭配补充,可纠正贫血。必要情况下可适量摄入豆类、蛋白质等食物。对于挑食患儿需协助家长对其不良饮食习惯进行纠正,通过语言交流、物品奖励和肢体引导等方法提升进食效果,做好饮食的调配与合理喂养。为防止家属缺乏对饮食治疗的不理解,需护士仔细讲解知识,使其掌握饮食治疗的作用。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后临床疗效,家长健康知识掌握及健康行为规范情况,患儿营养状态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情况。(1)对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健康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得分在90分以上为合格。(2)并发症包括口角炎、皮肤感染、眼角膜干燥、发育迟缓。(3)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为满意(>90分)、比较满意(75~90分)和不满意(<75分)。
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患儿生长发育停滞、贫血、消瘦及肌肉萎缩等情况完全消失。(2)有效:患儿生长发育停滞、贫血、消瘦及肌肉萎缩现象等均有一定改善。(3)无效:患儿生长发育停滞、贫血、消瘦及肌肉萎缩现象未得到任何改善或者加重[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研究组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9,P<0.05)。
两组干预前后家长健康知识掌握及健康行为规范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家长对健康知识掌握及健康行为规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家长健康知识掌握及健康行为规范情况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家长健康知识掌握及健康行为规范情况比较[n(%)]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营养状态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前营养状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各营养状态指标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营养状态指标比较(±s,g/L)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n)
讨论
幼儿时期是人生中的第一个快速生长期,该时期对营养要求高,若出现蛋白质、能量和微量元素摄入缺乏等营养不良情况,可直接导致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贫血等各类疾病[6]。而3岁以下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的概率较高,其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包括混合型喂养、人工喂养及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等[7],而导致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为辅食添加不当、喂养错误以及母乳不足等,此外若人工喂养时间不正确或提供营养无法满足患儿身体所需,则同样也会导致营养不良,先天缺陷如心脏病、兔唇等也可能导致小儿营养不良[8]。随着临床对营养不良患儿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做好有关保健干预措施对提升营养不良患儿健康水平,促进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9]。
以往临床对小儿营养不良主要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如补充维生素B,正确应用胃动力药物等,但难以达到理想效果[10,11]。当前加强保健指导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对营养不良患儿给予保健方法和保健指导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掌握及健康行为规范、家长满意度、患儿营养指标水平上升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采用个体化的保健方法与保健指导所针对的群体不同,其中保健方法主要针对营养不良患儿,涉及口腔、皮肤与眼部保健,可减少相关并发症出现,减轻疾病给患儿带来的影响[12,13]。而保健指导则主要针对家属,通过科学讲解,能使家属充分掌握疾病和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有效纠正错误的喂养措施及患儿不良饮食习惯,对改善患儿病情、建立正确积极饮食及生活方式作用重大,可提升患儿疗效,减少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患儿健康生长发育[14,15]。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营养不良予以全方位保健方法和临床保健指导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