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4-07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要】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口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等指标低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抗血小板聚集与降低血液黏度效果更佳。
【关键词】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冠心病 临床疗效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冠心病在心血管内科十分常见,死亡率位居全球第一[1]。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饮食习惯改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冠心病已然成为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冠心病患者的发病与凝血机制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目前,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临床多会选择抗血小板药物[3]。在这类药物当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都是较为常见的药物,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且患者可以负担药物价格[4]。但是,很多冠心病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后,容易出现药物抵抗的情况,且少数患者可能发生胃肠出血的情况,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氯吡格雷对胃肠道影响较小,有研究提出可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药物应用[5]。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进行对比,现将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6.49±6.34)岁;平均病程(7.69±2.34)年;合并症:高血压13例,糖尿病10例;吸烟史:有18例,无17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56.72±6.42)岁;平均病程(7.74±2.36)年;合并症:高血压15例,糖尿病9例;吸烟史:有19例,无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冠脉造影单支或多支血管狭窄程度50%~70%;②患者均未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③首次确诊冠心病对象;④知晓研究内容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免疫系统等疾病者;②合并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者;③既往对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存在过敏者;④短期内有外科大手术史或肝肾功能障碍等者;⑤智力、理解力、精神等异常,不能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口服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给予负荷剂量(300 mg/次),术后给予维持剂量(100 mg/次,1次/d)。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前、术后给予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与氯吡格雷(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口服治疗,氯吡格雷术前给予负荷剂量(300 mg/次),术后维持剂量(75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给药12周。
1.3 观察指标
心脏检查:使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凝血功能:采集患者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使用PLS-200 B型血液流变学工作台对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黏附率、血浆黏度进行测定。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患者的主要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心电图结果显示仍然存在轻微心肌缺血;无效:症状与心电图均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48.52±5.34)%,与对照组(48.59±5.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TT、PT、TT均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x±s,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①P<0.05。
2.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①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阿司匹林可以对患者体内的氧化酶活化进行有效抑制,并且降低患者体内血小板的黏附力,有效避免血小板出现大量聚集[6]。氯吡格雷也为抗血小板药物,药物机制与阿司匹林不同,通过阻碍血小板糖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7];同时氯吡格雷还可活化血小板抑制其聚集。
对两组凝血指标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进行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APTT、PT、TT指标水平均长于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与血小板黏附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药通过不同机制共同抑制血小板聚集可发挥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降低患者血液黏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药联用对抗冠心病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抗血小板聚集与降低血液黏度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BARQUERA S,PEDROZATOBÍAS A,MEDINA C,et al.Global Overview of the Epidemiology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J].Arch Med Res,2015,46(5):328-338.
[2]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0,35(9):833-854.
[3] 张家立,陶阳,荆峰,等.阿司匹林与波立维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1):55-56,59.
[4] 张瑜,韩小年,马仙红.波立维和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4):563-564.
[5] 金波.冠心病治疗中波立维和泰嘉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2):1-3.
[6] 谢惠明,何春柳.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与波立维治疗后出凝血功能研究分析[J].海峡药学,2020,32(4):170-172.
[7] 王赛.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3):52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