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析

时间:2022-02-18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为海珠区更好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海珠区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并以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海珠区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48起,发病人数6 893例,死亡人数8例。事件类型以乙类传染病为主,共28起(57.14%);事件级别以未分级事件为主,共42起(87.50%);诊断病种以登革热为主,共16起(32.6%)。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多,每年1-4月、10-11月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峰期。发生场所以城市幼儿园为主。结论:广州市海珠区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乙类传染病、未分级事件为主。城市幼儿园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将海珠区的重点防控人群集中在儿童及学生,加强防控人流密集处以及流动性大的区域,做好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海珠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和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无预兆的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主要为食物或者职业中毒、事故灾难、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等,可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的身心健康[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且控制难度较大,因此受到公众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海珠区是广州市的重要地区,受流动人口多等多种因素影响,本地区历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次数较多,危及本地区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防控十分重要[2]。为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趋势以及防控情况,现对海珠区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为今后更好地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奠定基础。

资料与方法

分析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资料来源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依据相关数据对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方法: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事件类型及分级、时间分布、诊断病种、疾病分类构成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从而总结发病的具体特点。

结果

广州市海珠区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海珠区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48起,发病人数6 893例,死亡人数8例。事件类型以乙类传染病为主,共28起(57.14%);事件级别以未分级事件为主,共42起(87.50%)。见表1。
表1 广州市海珠区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
海珠区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性特征:(1)时间分布: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多,共10起(20.41%)。每年1-4月、10-11月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峰期。(2)场所分布: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共18起,其中城市幼儿园共5起(27.78%)。(3)诊断病种类型:以登革热为主,共16起(32.6%)。

讨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在短时间内因为意外而发生且导致伤亡众多或严重威胁人群的健康及生命安全,进而产生部分广度或强度的公共卫生影响事件。通常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紧急采取相关处理或行动救援,而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则主要包括人为原因及自然原因两种;二者所产生的危害及相关对应处理措施十分近似,但是其产生根源不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既包括常规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特征表现,同时还包括其自身所独特的特殊性。(1)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突然性发生,且发病十分急,甚至有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预测、没有任何预兆,导致人们完全没有任何防备,从而很难事先做出相关对应的措施。(2)隐蔽性:大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放射线事故、职业危害、水污染事故、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等,会在人们正常的公共行为及活动中,通过各种载体如空气、饮料、食品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不知不觉侵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且通常使用常规方式无法及时发现。(3)公共性:通常来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产生的危害并不仅仅针对少部分个体,会对规模较大的社会群体产生严重影响,即存在公共卫生属性。(4)社会危害性: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会对广大群众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威胁。同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会对一定区域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产生影响,易引发社会恐慌及舆论哗然。(5)处理复杂性:大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仅仅是公共性的卫生问题,同时还属于社会性问题。各部门需要共同努力,甚至需要全社会共同积极应对并参与,才能避免产生更大危害。
海珠区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48起,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多,2014年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渐减少,说明2014年后海珠区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形势乐观。目前该地区的事件分级以未分级事件为主,共42起(87.50%);规模总体较小,每年患病率随着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说明海珠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效果理想。
据相关研究显示,传染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地区监测及报告的敏感性以及实践的不可确定性有关,无空间聚集性[3]。海珠区是广州市的重要地区,人口密度大,政府以及相关卫生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意识强,近10年的报告数较多,部分地区可能因为受到主观因素干扰或者监测和报告不及时或者不到位,未如实完成网络直报。从时间分布来看,每年1-4月、10-11月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峰期,可能因为此时间段为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季节。每年7-8月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低峰期,可能与学校放假有关。提示学校在学生入学后需加强监测和防控工作,及时告知已发生的苗头事件,尽可能避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范围暴发。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幼儿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这一结果与李肖红等[4]研究结果相符。部分幼儿园卫生基础薄弱,卫生意识缺乏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较差,一旦发生此类事件,极易扩散。另一方面,幼儿园人员来往复杂,除学生外,家长较多,人员接触密度较大,个人防护意识较差,由于感染初期无典型症状,学生仍带病上学,而学校也未能及时做好防控措施,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所以城市幼儿园应该重点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
本研究结果显示,海珠区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登革热为主,共16起(32.6%),说明登革热为高发病种。登革热是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流行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该疾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14 d,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由于症状不明显,因此往往被忽视,造成疾病大暴发。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该疾病的宣传和防控,避免登革热暴发。
综上所述,海珠区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乙类传染病为主,2014年有1次大暴发,之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年减少,城市幼儿园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将海珠区的重点防控人群集中在儿童及学生,加强防控人流密集处以及流动性大的区域,做好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左,周舟,李庆棠.2010-2019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0,8(12):7-9.
[2]陈武,黄峥强,吴生根,等.2010-2017年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9,25(12):881-883.
[3]宫晨,邓革红,韩姗珊,等.2005-2016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4):587-590.
[4]李肖红,易海莉,武恩平,等.2010-2018年郑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0,31(11):827-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