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输注冷沉淀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DIC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1-08-16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探讨快速输注冷沉淀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DIC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DIC患者4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输血手段;观察组使用快速输注冷沉淀的输血手段。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成分输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液成分输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输注冷沉淀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凝血障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够给予患者更好的补充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快速输注冷沉淀 低血容量性休克 凝血障碍 临床观察

低血容量性休克以及并发DIC是临床工作中的危重急症,一旦患者出现此类情况,且当前同型血液的储备量不足以满足患者需求,或者患者本身属于稀有疑难血型,存在配血困难时,就需要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为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输血或将输血风险降至最低,快速输注冷沉淀是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创伤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以及凝血障碍具有很好的治疗机制,能够帮助患者降低输血时的不良反应。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DIC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集中探讨快速输注冷沉淀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DIC的临床效果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DIC患者4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8~52岁,平均(41.54±1.27)岁。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7~54岁,平均(42.57±1.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1)对照组采取常规输血手段:具体操作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对患者实施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筛选细胞、鉴定谱细胞及抗球蛋白试剂;ABO标准红细胞为本实验室自制;酸放散试剂盒;Dia Med低离子/抗球蛋白卡、Dia Med专用离心机及Dia Med专用卡孵育系统等均由珠海保瑞达公司提供。其他仪器KA-2200型血库专用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等。所用试剂均在有效期内。(2)观察组采取快速输注冷沉淀的输血手段:其鉴定标准与使用仪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患者每200 m L血浆提冷沉淀1 U,患者的具体输血量需要按照1~1.5 U/10 kg计算,输注时需要在恒温水浴箱中将其融化后立即使用,输血时需要注意,被输血者的血型一定要跟供者的血型相同或相容。
观察指标:评判标准需符合第五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DIC诊断标准与疗效标准判定。具体观察指标:⑴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成分输注量;⑵对比两组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1)局部皮肤反应:由输入的血浆中含有某种蛋白所引起的轻度超敏反应,组胺在局部皮肤过多释放,最常见的是皮疹和荨麻疹,常伴有皮肤瘙痒。(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由于库存的血液成分释放出细胞因子和(或)输血中的白细胞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发生反应导致致热原释放引起,在需要定期输血的患者中,发生率约1%~2%。患者一般在输注血制品30~60 min内出现发热、寒战、面色潮红、荨麻疹、皮肤剧烈瘙痒、烦躁、心跳加快,可以出现轻微呼吸困难及头痛。(3)过敏反应症状:包括支气管痉挛以及哮喘。(4)血管内溶血以及过敏性休克属于危及患者生命的不良反应,在输血不良反应中最为严重。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血液成分输注量比较:观察组血液成分输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成分输注量比较[n(%)]

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讨论

冷沉淀作为一种血液制品,属于现代临床中较常使用的输血方式,也是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缺乏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及部分由于手术和创伤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严重的身体创伤很容易造成患者大量出血,患者由于大量出血而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并发的凝血功能障碍更是不胜枚举,其病情较为凶险,且抢救时间紧张,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所以需要在第一时间大量补充凝血因子,且凝血因子的浓度和纯度以及补充的速度都至关重要,普通的输血手段显然无法满足这些条件,而冷沉淀中含有的凝血因子的浓度以及纯度都很高,足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且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究其根本,是因为凝血因子大部分存在于新鲜血液当中,且多数在肝脏进行合成,所以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不足会很大程度上造成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而冷沉淀中含有的抗血友病球蛋白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加速FX的活化,还能够增强血小板的聚集,面对存在功能障碍或大量失血的患者,使用冷沉淀输注能够增强凝血因子的浓度,进而解决其凝血障碍,帮助患者进行治疗。近年来,我国的血液供应量在逐步增多,其主要的来源是无偿献血,很多社会事业单位开始大批量地组织集中献血,这类血液的检测和分离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所以多数血站只能够提供冷冻的普通血液,与新鲜血液相比,其利用率已经大打折扣,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利用率,冷沉淀的临床应用价值开始不断增强,且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这不仅帮助了临床治疗,也逐步降低了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率。
根据本研究结果,使用快速输注冷沉淀的观察组患者血液成分的输注量优于使用常规输血手段的对照组患者,RBC悬液的输注量为(8.54±1.29)U,血浆的输注量为(1 215.22±2.33)m L,血小板的输注量为(1.08±0.07)U。这说明冷沉淀的浓度和纯度均优于普通的冷冻血浆。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局部皮肤反应2例(10.00%),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例(5.00%),过敏反应0例(0.00%),血管内溶血0例(0.00%),过敏性休克0例(0.00%);对照组出现局部皮肤反应5例(25.00%),非溶血性发热反应3例(15.00%),过敏反应2例(10.00%),血管内溶血2例(10.00%),过敏性休克2例(10.00%)。以上数据表明,冷沉淀要比普通的冷冻血浆更为安全,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更小,大量失血患者由于其凝血因子丢失数量多,所以在输血时凝血因子的稳定最为关键,这也是冷沉淀要比普通的输血手段更高效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快速输注冷沉淀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凝血障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够给予患者更好的补充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林茹,王彦停,王辉亮,等.紧急抢救血小板ABO血型非同型输血的临床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4):352-354.
[2]孙国栋,尹志柱,刘景汉,等.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血小板ABO非同型输注回顾性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4):345-347.
[3]周静.冷沉淀临床应用情况及制备过程影响因素探讨[A].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18.
[4]曹璐.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颅脑外伤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0.
[5]王艳琴,郑惠心,邹雪.新鲜冷冻血浆联合冷沉淀输注对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21):63-65.
[6]王静.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6,29(26):102-103.
[7]夏爱军,陈晓鹏,张保萍,等.临床合理使用冷沉淀情况调查及其对策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7,30(6):45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