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医学美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时间:2021-02-04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予了第三产业无限广阔的发展机会。美容行业也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从皮肤护理到美甲美体,从化妆造型到形象设计,从纹绣到整形,美容行业的服务领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美容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五大消费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1]。

  一、美容行业产业升级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在全球经济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经历各类消费信任危机和整形医疗事故后,中国美容行业已从粗线条、宏观消费步入精耕细作、层次分明的微观专业领地,顾客满意度和顾客的消费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2013年出台的《美容院服务规范》,明确规定了生活美容院的服务范围为美容、美体、SPA和塑身,不涉及醫疗美容范畴。相关部门联合对保健品和劣次化妆品展开“四非”专项行动,规范了行业行为。同时外来国际知名品牌和民族品牌竞争日益白热化,各品牌公司营销部门的压力和细化市场风险的职责大幅提升。中国美容行业由单一、零散、消极的模式向“大美容、大升级、大整合”的模式快速转型升级。
  “大美容、大升级、大整合”的模式代表着未来中国乃至国际美容行业的发展趋势。“大美容”是指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融合、日化美容与专业美容的融合,同时美容与健康、养生等朝阳产业深度融合。“大升级”是指市场竞争升级、民众消费升级、渠道变革升级、商业模式升级。“大整合”是指美容市场过度饱和、经营成本日益升高,生产企业、代理商和终端美容院合并资源,优势互补,联手打造品牌,形成产业影响力[2]。在这种形势下,美容行业将会呈现以下趋势:1. 由奢侈消费进入日常消费;2. 科技和智能美容继续引领时代;3. 非手术微创整容和非手术面部年轻化是未来整形美容的主流;4. 日化线和专业线互相渗透,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紧密结合。美容行业的转型升级本质上是美容企业和品牌的二次创业,行业转型升级的基础首先就是人才转型升级,所有战略与机制的核心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行业企业对医学美容专业人才的规格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集中表现为:(1)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2)掌握高水平的美容专业复合技能;(3)具有创造性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培养美容行业高技能人才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总量严重不足
  专业机构调查显示,国内专门的美容机构已超过100万家,美容从业人员达600多万人,是“第三产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3]。全国每年需要医疗美容类专业人员约100万人,而每年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不足6000人,就业率高达100%,历届毕业生人数仅占全国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的0.6%,人才缺口巨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艰巨[4]。
  (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产业升级让美容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型。职业架构更明确细化,细分出美容(体)师、美甲师、文饰师、化妆造型师、美容顾问、美容导师、美容院店长、美容产品销售等多个岗位,每个岗位即是单一型岗位,同时也是复合型岗位:美容技师要懂销售、美容销售要懂化妆造型、化妆造型要懂激光治疗;每个专业性的岗位都有晋级的目标。相较于美容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美容高职教育相对落后。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出现一方面很多美容机构招不到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现象。
  (三)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发达国家,初级、中级和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一般为15∶50∶35,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5]。2015年,我国取消了美容行业等多个行业的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不再需要“持证上岗”,降低了行业的就业门槛,也更加剧了我国美容行业的缺口主要集中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高级美容人才。而很多高职院校对行业的敏感度不够,对学生的定位不准确,仍然局限在初级美肤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实习就业时碰到高端美容仪器操作、整形医院的咨询(线上、线下、现场)以及美容行业的拓展领域美甲、养生保健时,没有足够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停留在初级水平,无法满足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行业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一)建立“产教联盟”双主体互动校企共育的机制
  职业教育与企业是天然的同盟,建立“产教联盟”双主体互动校企共育的机制可以创设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积极构建“三双四跟、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三双”是指学生、教师和领导这三个主体都有双重含义,学生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美容机构的学徒;教师有双重角色既是学校的教师又是企业的美容师或管理顾问;领导有双重责任既是企业总裁又是指导专家。“四跟”是指专业跟着行业企业走,课程跟着服务管理走,教学跟着岗位标准走,教材跟着项目任务走。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体制上保证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方位内植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6]。“工学交替”是对校企联合理念的升级,要求校企深度融合,通过“校企联办专业”、“校园美容院”、“ 订单班”等创新模式,推动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随着教改的推进,除了以上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外,“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医学美容专业所采纳,“现代学徒制”的核心价值是“入学即招工”,这种培养方式是目前校企合作最深度的融合方式。实施时,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可以通过集中授课、送教上门等方式完成,授课教师的主体是校内专职教师;专业技能课程可由合作企业和院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授课教师的主体是美容机构的高级美容师和高级管理人员。“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与普通毕业生相比不再需要就业缓冲期,也不需要企业的二次培训,真正做到零距离就业。同时,由于这些学生已经有了2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毕业时基本上就已经是高级美容师或者是技术/销售总监等高级管理者,有效的满足了美容行业对高端人才的需要。
  (二)构建“双核并举”项目化课程体系
  美容行业的两个发展方向主要可以分为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两大职业领域,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明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同时要根据行业特点分析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性,优化教学内容。将课程按照项目任务和核心能力进行重新整合。以前的课程整合主要是按照课程体系的规律进行简单的合并如将生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整合为《基础医学概论》,没有真正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教学效果改善有限。应该要求老师一定要设计项目化模块教学,例如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中的“消毒灭菌”部分与《美容實用技术》中的消毒卫生处理结合起来;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超敏反应”部分与《美容皮肤学》中的皮肤过敏结合起来。把真实的职业项目作为有意义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过程实现对所学知识进行融汇贯通,真正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7]。
  (三)建设校企深度融合的多元化技能性校内外实践基地
  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要进行系统规划,为不同等级的实践教学提供平台,共同搭建包括校内一体化实训基地、校园美容院(校内仿真实验室)、校外实习企业在内的“三级”实践平台,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校园美容院”是目前高职医学美容教学较为推崇的新型仿真教学模式,在校园里长期开设。学生既是管理者、经营者又是一线员工,学生需要从寻找客源、服务项目、耗材使用、排班值班等各方面进行设计,在经营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如护肤、美甲、咨询沟通、美容礼仪等,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和独立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在运营“校园美容院”的过程中,从凡事问老师到自己解决问题,从不熟悉操作手法到自主去摸索创新,极大的增加了动手的机会,提升了“双创”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的职业规划非常有益。除了校企合作共建“校园美容院”以外,还可以结合职业规划大赛,把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通过各类美容技能竞赛活动、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社会服务项目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引导她们自己组建团队自主管理,运行管理完全职业化,大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结束语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永恒的主题,美容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应对,主动出击,确定美容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创造、落实、完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出真正满足行业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