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护理对初产妇子宫复旧及产褥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时间:2020-07-13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康复护理对初产妇子宫复旧及产褥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10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0例。对照组初产妇接受常规产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初产妇接受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肌力恢复情况、SAS及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盆底肌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在干预前的SAS及SDS评分对比(P> 0.05);两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 <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及SDS评分较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22.40%),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0.60%)较低(P <0.05)。结论 将产后康复护理应用于初产妇的护理中,能够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降低子宫复旧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初产妇 产后康复护理 子宫复旧 产褥感染

  由于大部分初产妇的分娩经验不足,在产后的康复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虑症状,从而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1]。此外,在妊娠以及分娩的过程中,初产妇盆底功能及内分泌的变化较大,也是导致产妇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以及消极情绪的重要原因。盆底功能障碍虽对产妇的生命安全不构成威胁,但会导致产妇出现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失调,从而影响产妇的正常生活质量[2-3]。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初产妇产后的心理、生理的恢复均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探究将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1000例,将产后康复护理应用于初产妇的护理中,探讨该模式对初产妇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出合理的参考意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上报我院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10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产妇500例,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5.13±4.71)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07±0.56)周;其中顺产294例,剖宫产206例。观察组产妇500例,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5.65±4.24)岁;孕周39~42周,平均孕周(39.13±0.49)周;其中顺产290例,剖宫产210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P>0.05),可比较。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2)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传染性疾病产妇;(2)精神及认知功能障碍产妇;(3)合并妊娠并发症产妇。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在产妇入院后进行常规入院介绍,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维持病房温度以及湿度适中,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叮嘱产妇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并监督患者服用药物的情况;饮食方面,护理人员需严格告知饮食的注意事项;产后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的训练,以产妇耐受程度适宜。
  1.3.2 观察组。
  观察组产妇在上述基础上接受产后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产后康复护理小组。组员由1名护士长以及若干名专业产科护理人员组成。首先,护士长对所有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的产后康复护理流程培训,并尽可能的针对单独患者或类似患者进行会方案的制定。(2)规范护理流程。护理人员应在护理期间严格按照要求规范书写的记录单、术前访视单、医嘱等内容,交接班时需准确、全面交代清楚并严格记录,保证护理流程的规范与全面。(3)护理态度。护理的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由于初产妇相对妊娠及分娩知识不足,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且会对护理流程产生质疑或不满。护理人员应在此时保证全程的高度热情工作以及积极态度,耐心为产妇解释妊娠及分娩健康知识以及服务流程,同时在护理期间应服装整洁、言语温和。(4)康复护理内容。a.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术后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疼痛感,此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切口的愈合情况,采用镇痛药物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并避免或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对宫缩疼痛的患者可以给予按摩子宫,以降低痛感。b.盆底肌的康复训练。为产妇说明盆底肌训练的意义、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于顺产后2 d或剖宫产5 d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产妇平躺在于病床,将双腿屈曲后分开并指导患者进行肛门及尿道的收缩,10 min/次,2次/d。(5)完善护理质量,强化护理流程。对常规消毒、预防感染、操作标准纳入护理质量评价,并将最后结果结合护理满意度的标准,以考核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应强化不局限于妇产科的专业知识学习,还应加强对心理以及生理知识的培训。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其中Ⅰ级表示肌肉无震颤感存在;Ⅱ级表示弱肌力;Ⅲ级表示中等肌力;Ⅳ级表示肌力具有较强的抓住以及吸进力;Ⅴ级表示具有较强的托举感以及抓力。每次收缩持续的时间越长则表示盆底肌恢复情况越佳。(2)采用抑郁自评量表[4](SDS)与焦虑自评量表[5](SAS),SAS采用4级评分,20个条目,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15道反向计分题,其中50分≤轻度焦虑≤59分,60分≤中度焦虑≤69分,≥70分表示重度焦虑。SDS共有20个题目,10道反向计分题,其中得分为53分≤轻度抑郁≤62分,63分≤中度抑郁≤72分,≥72分表示重度抑郁。(3)记录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便秘、尿失禁、产褥感染、子宫复旧不全。
  1.5 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采用SPSS18.0处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盆底肌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2.2 S A S及S D S评分:
  两组在干预前的S A S及S D S评分对比(P>0.05);两组在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及SDS评分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对比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22.40%),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0.60%)较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与经产妇相比,初产妇多匮乏妊娠及分娩方面的知识,因此分娩及产后的疼痛以及未知因素均会在生产后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其生理及心理功能的恢复。若无法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则会影响产妇的康复甚至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6]。此外,盆底保健以及盆底肌肉功能的认知不足,也会导致产妇在生产后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而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出现会诱发大小便失禁以及盆底脏器脱垂等并发症,也在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7]。
  产后康复护理作为一种近年来科学、有效的产后恢复护理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初产妇在产后的身体变化情况,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方式,对初产妇产后乳房、卵巢、子宫、盆底等重要器官进行全面的康复护理[8]。从妊娠初始,产妇的机体为适应胎儿的发育以及正常分娩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产后的肌肉、结缔组织无法自主恢复到机体的原有状态,身体处于暂时性的组织衰弱状态。通过本探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较对照组低,提示了产后康复护理在初产妇的护理中能够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产妇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能够促进自身的乳汁分泌以及子宫的收缩,且对产后出血量的减少以及降低会阴部位缝合后的疼痛感均具有重要意义。产后康复护理严格按照护理规范以及流程提供全面、信息的护理服务,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帮助产妇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作息规律,能够在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9]。通过探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说明将产后康复护理应用于初产妇的护理中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利于产妇在产后康复护理期间获得更好的护理依从性。盆底肌是人体直肠、子宫等盆腔等脏器支撑、承托的重要部位,其解剖结构的正常能够促进产妇的阴道以及排便等功能的正常[10]。产后康复护理是采用预先宣教盆底肌功能的健康知识,帮助产妇正确认知盆底肌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盆底肌康复训练,从而有效提高盆底肌的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探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整体盆底肌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了将产后康复护理应用于初产妇的护理中能够降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将产后康复护理应用于初产妇的护理中能够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降低子宫复旧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莹,汤苗苗,堵敏芳,等.不同护理模式对高危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10):2041-2044.
  [2]李雪英.1238例初产妇剖宫产后抑郁症患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33(3):502-505.
  [3]郑敏.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防治效果及安全性[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4):1799-1801.
  [4]王青,夏波,唐妍妍,等.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3):120-122.
  [5]刘丰,姜畅,李伟宏,等.营养护理对孕产妇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10):87-89.
  [6]程芳,杨云洁,罗亚,等.不同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降低初产妇的恢复作用[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15(3):334-342.
  [7]朱莉,陈玲萍,张盼兮,等.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性功能的影响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24):2957-2960.
  [8]李少平,崔静静,秦海霞,等.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33(1):126-129.
  [9]吴勇琴.早期康复干预对产后妇女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6):3786-3787.
  [10]王文璐,王琦,张岩.盆底康复操锻炼对减少产后并发症、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及盆底肌力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9):1954-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