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镇痛效果比较

时间:2022-04-26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镇痛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需进行镇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进行镇痛,观察组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拔管1 h后及拔管3 h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镇痛中,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较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加稳定,可减少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对患者具有更佳的镇痛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异丙酚 芬太尼 靶控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临床镇痛
 
多数住院或门诊手术患者在术后均会出现程度不一的疼痛,给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均带来较大的痛苦,降低患者的依从性,使其治疗效果也受到影响[1,2]。因此临床中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常应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常见的镇痛药物包括芬太尼、异丙酚等,临床中常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同时,同一种药物使用不同的镇痛方案也会有不同的镇痛效果[3]。本研究将针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需进行镇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8.29±3.77)岁。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7.87±4.0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术后需行临床镇痛者;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加入,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较佳。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中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②精神、认知及语言障碍的患者;③哺乳期、妊娠期妇女。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2 mg/kg异丙酚与2 μg/kg芬太尼进行复合麻醉,在术中使用N2O与异氟烷进行吸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停止吸入。
1.2.2 观察组:应用异丙酚与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其操作为:在电脑上设置异丙酚与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 μg/kg及4 ng/mL。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相关指标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后相关指标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后相关指标恢复时间比较(x±s,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两组患者拔管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拔管1 h后及拔管3 h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拔管VAS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在临床镇痛中,异丙酚属于常见的麻醉药物之一,其优点在于使药物较快地发生作用,为短效的麻醉药物,因此镇痛效果能在短时间内起效,且术后患者的各项体征均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但由于异丙酚的镇痛效果不显著,其在临床中需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芬太尼为阿片类镇痛药物,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但持续时间较短,与异丙酚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在临床镇痛中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4]。
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两种方案的麻醉效果不尽相同。静吸复合麻醉指共同使用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其中吸入麻醉对麻醉深度具有较佳的控制性,常用于全麻维持,静脉麻醉能避免呼吸道出现不良反应,将两种麻醉方案结合,有助于增强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的镇痛麻醉有更佳的效果[5]。靶控静脉麻醉为近几年新型的麻醉方式,应用计算机模拟药物进入体内后的药代动力学,从而更好地控制药物的剂量与浓度,使药效与体内浓度能更好地得到维持,使其麻醉镇痛效果更为稳定,从而控制深度麻醉。相关资料显示,靶控静脉麻醉相对起效时间较短,能减轻患者在术中与术后的疼痛,对患者术后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具有较高的可控性[6,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时间恢复较对照组更短,其中定向力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观察组拔管时、拔管1 h后、拔管3 h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靶控静脉麻醉对患者拔管时、拔管1 h后、拔管3 h后均有较佳的镇痛效果,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患者恢复健康。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镇痛中使用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之间的安全性均较高,对机体的伤害较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临床镇痛中,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较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更佳,可减少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具有更佳的镇痛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易宏达,韩吟秋.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453-454.
[2] 左清浩.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145-146.
[3] 杨梅.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8):70-71.
[4] 王翠英.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15):37-38.
[5] 刘峰.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7):25.
[6] 罗丽.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6):67-68.
[7] 温锋.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对比[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4):53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