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08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出生时以及出院后1年体重与身高、护理前后胆红素值、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两组患儿体重、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观察组患儿体重、身高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1 d胆红素值、护理后3 d胆红素值、护理后5 d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各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式有效应用后,可显著增强护理效果,有效增加患儿出院1年后体重与身高,降低其胆红素值,并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促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总体预后水平提升。
关键词: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综合护理;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临床常见病,主要指早产儿或者新生儿在出生24 h内,体内胆红素超过参考范围,表现出黄疸症状[1,2]。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而言,其通常呈现生理性黄疸现象,在持续数日后,能够自行消退,无须对其实施特殊干预。但如重复出现黄疸以及血清胆红素持续升高现象,则会表现出病理性黄疸症状,对应表现出胆红素脑病,对患儿造成严重视听损伤以及严重神经系统损害,并且呈现黄疸颜色深、黄疸程度高、厌食、精神萎靡、呕吐腹泻以及嗜睡等系列症状[3,4]。治疗期间,广泛运用蓝光照射技术,在此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意义显著。常规护理干预无法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系列症状得到有效改善[5]。在此种情形下,综合护理干预方式的有效运用,可显著促进患儿病情康复[6,7]。本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以促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总体预后水平提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1~80 d,平均年龄(45.29±2.25)d。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1~80 d,平均年龄(45.33±2.27)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儿均属于足月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通过临床诊断,获得确诊;患儿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并顺利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者;伴有先天性畸形疾病者;伴有严重遗传性疾病者;伴有新生儿溶血症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常规母乳以及配方奶混合喂养、保持病房环境温湿度适宜、保持蓝光箱湿度以及温度适宜、密切观察患儿体温。
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给予患儿母乳与配方奶混合喂养,保证患儿体内水分充足。充分避免患儿出汗以及发热;了解患儿具体情况后,对患儿补充妈咪爱以及维生素B2,防止呈现维生素B2缺失现象。补充正常生理菌丛,抑制致病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以及消化。给予患儿抚触护理干预,由专业技术较高的护理人员针对患儿面部、头部、腹部、胸腹、背部以及四肢等实施抚触干预,刺激患儿神经,以显著加强消化系统以及排泄功能,增加新生儿食欲,促进胃肠蠕动,增加加奶次数。肠道正常菌群生长加速,促进尿胆原生成,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促进胆红素排泄,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使病理性黄疸发生有效减少。合理采用新生儿捏脊疗法进行干预,捏拿新生儿膀胱经以及背部督脉,以获得疏通静脉以及调和阴阳效果。此外可获得健脾胃效果,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改善五脏六腑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患儿胆红素值、黄疸症状、嗜睡以及呕吐症状均转为正常;有效:患儿胆红素值、黄疸症状、嗜睡以及呕吐症状均获得改善;无效:患儿胆红素值、黄疸症状、嗜睡以及呕吐症状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儿出生时以及出院后1年体重与身高。(3)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胆红素值。(4)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利用医院拟定量表展开,百分制,维度包括服务态度、疾病管理、专业技术、护理质量,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对应家属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儿出生时以及出院后1年体重与身高比较
出生时,两组患儿体重、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观察组患儿体重、身高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出生时以及出院后1年体重与身高比较(±s)
注:与对照组出院后1年比较,(1)P<0.05。
2.3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胆红素值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1 d胆红素值、护理后3 d胆红素值、护理后5 d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胆红素值比较(±s,μ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4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各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新生儿疾病的一种,主要由患儿体内红细胞破裂导致,经胆绿素转变形成。对于间接胆红素而言,其同血清蛋白结合后会被释放进入循环系统,呈现非水溶性特点,无法排出体外,如浓度较高,则会进入神经系统,从而呈现急性胆红素脑病现象[8,9,10]。治疗期间广泛运用蓝光照射疗法,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可获得显著效果,在此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因此确定有效方式展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1,12]。
综合护理干预为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其主要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在满足医学理论的情形下,合理展开全面性以及主动性护理干预。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治疗环境卫生,对病房湿度、温度做出良好保证,防止患儿出现不适感。光照前后,对患儿展开捏脊治疗以及细心抚触,以刺激其神经末梢,从而刺激消化系统,促进肠胃蠕动,促进其消化以及排便。在实施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理做好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水分补充工作,防止患儿出现体内电解质紊乱现象,避免光照时间过长而出现脱水症状。此外在实施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可对患儿合理展开必要安抚,及时擦干其汗液,防止着凉,定期更换尿布,防止出现感染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两组患儿体重、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观察组患儿体重、身高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1 d胆红素值、护理后3 d胆红素值、护理后5 d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各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可验证上述结论,说明综合护理方式具有应用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显著增强护理效果,有效增加患儿出院1年后体重与身高,降低其胆红素值,并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促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