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脑梗死86例的危险因素分析

时间:2021-10-15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分析青年人患脑梗死(CI)的危险因素。方法:2018年8月-2020年9月收治青年CI患者86例,列入观察组;选取同期青年健康人员89例,列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糖、血脂及血压水平,并分析CI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CI的危险因素为吸烟、酗酒、心脏、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系统异常与女性因素(妊娠、口服避孕药)等。结论:青年人CI的危险因素较多,需严格规范其生活习惯,对症治疗心脏以及结缔组织类疾病,同样将血液疾病与妊娠者列为高危人群,予以积极监测,以预防CI。
关键词:青年脑梗死 危险因素 生活习惯 实验室指标

脑梗死(CI)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是在饮食结构调整和作息紊乱等因素干扰下,很多青年人患上CI。通常45岁以下出现CI征兆则被认为是青年CI,其在脑卒中占比约为10%[1]。青年CI的病理表现为语言和行为异常,但其病情程度多数轻微,而且预后良好。有学者提出,全面分析青年人CI的致病危险因素可以拟定预见性措施,进而最大化降低其患病率。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20年9月青年CI患者86例与青年健康人员89例,用于分析青年CI的危险性致病因素,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8月-2020年9月收治青年CI患者86例,列入观察组;选取同期青年健康人员89例,列入对照组。观察组男45例,女41例;年龄21~44岁,平均(32.15±2.47)岁;体重(43~86)kg,均值(52.15±1.65)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23例,高中及以上46例;职业:工人40例,农民19例,自由职业14例,其他16例。对照组男49例,女40例;年龄22~41岁,平均(32.58±2.33)岁;体重(42~84)kg,均值(52.20±1.44)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初中25例,高中及以上43例;职业:工人41例,农民17例,自由职业15例,其他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入选者均意识清晰;(2)可参与全程研究;(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恶性肿瘤、中老年人和器官功能异常。
方法:两组入选者均在入院1 d内检测血糖,测定血压,并化验血脂指标。同时对其进行颈动脉彩超和心脏彩超扫描,收集其不良习惯、病史等情况。
观察指标:记录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等血糖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等血脂指标;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等血压指标,并分析青年人患CI的危险因素。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血糖、血脂及血压水平比较:观察组FBG、2 h PG、LDL-C、TG、TC、DBP和S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血脂及血压水平比较(±s,mmol/L)

CI危险因素分析:青年CI的危险因素为吸烟、酗酒、心脏、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系统异常与女性因素(妊娠、口服避孕药)等。见表2。
表2 CI分析危险因素[n(%)]

讨论

CI的患病与死亡率均较高,症状多是半身不遂或突然晕倒。其发病过程为血液内部栓子跟随血流流向脑动脉,使脑血管多程度阻塞,进而影响侧支循环的实际代偿功能,导致脑缺血,最终诱发梗死[2]。发病年龄<45岁即为青年CI,其病因为压力增大和运动量少。
本研究发现,青年CI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点:(1)基础病,即血压、血脂、血糖异常。研究中观察组的以上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数据相对比后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础病诱发青年CI的机制:高血压会导致脑动脉迅速硬化,增加血管壁的实际厚度,进而造成管腔狭窄[3]。此外,血液中物质在血管病变处的长时间附着会形成血栓,也是造成CI的因素之一。高血糖与血脂会损伤内皮细胞功能,使微血管呈硬化表现,同时会升高血液黏度,导致血栓。为此,需要严格控制三高,定时监测相关指标,并制定系统化的治疗方案;(2)不良习惯:观察组吸烟率(66.28%)与酗酒率(58.14%)更高,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会使动脉硬度增加,且会放缓动脉血流,使动脉搏动指数有所下降,且会加快血小板聚集速度。而长时间饮酒会提高TC水平,增加红细胞比容,使血液过度黏稠,从而诱发心脏异常,造成CI[4-5];(3)心脏疾病:观察组卵圆孔未闭(32.56%)以及室间隔缺损(24.42%)的发生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疾病会导致心源性CI,一旦合并心脏疾病,静脉血管内的逆行栓子便会经右分流通道进入左通道,直接流向动脉系统,最终造成CI[6];(4)结缔组织疾病:观察组红斑狼疮(16.28%)和动脉炎(27.91%)的发生率更高,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缔组织多为免疫疾病,会影响大动脉与分支动脉血流,导致慢性炎症。其多发于女性,会因以上疾病引发颅内血管病变,CI风险更高[7];(5)血液异常:观察组贫血(45.35%)和白血病(8.14%)的发生率更高,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和白血病均会减少红细胞数量,降低其携氧能力,且会增加血液黏度,使血流更慢,这也是CI的诱因之一[8];(6)女性因素:观察组口服避孕药(13.95%)和妊娠率(11.63%)更高,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避孕药会使血液高凝,导致血管内膜的代谢能力异常和增生等表现,且妊娠会改变体内雌孕激素的实际含量,使CI患病率升高[9]。以上因素均可预见,可以通过严格化管理和长期随访筛查高危因素,进而拟定科学化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规避高危因素。但部分低学历人群的认知水平偏差,因此需要加强宣教,给予高度重视,纠正错误理念。
综上所述,青年CI的危险因素多样,需要总结病程规律和特征,积极制定防护措施,筛查高危人群,并对其实行临床宣教和病情指导,以减轻青年CI的危害性。

参考文献
[1]王丽香,李强,吕萍,等.86例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核心探究[J].中外医疗,2020,39(18):35-37.
[2]李萍,李勤,苏跃康,等.青年人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4):260.
[3]李济民,罗晓,刘康丽,等.青年人群脑梗死引起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医院,2018,18(5):741-743.
[4]阿依克麦尔·穆合塔尔.喀什地区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特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42):50-51.
[5]王红霞,刘欣,王丽娟,等.不同年龄脑桥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病因分型及预后分析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6):3190-3193.
[6]陈彩云,麻春玲,唐静.青年人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及与TOAST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4):582-585.
[7]王颖.缺血性卒中在青年与老年患者中危险因素的临床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189-191.
[8]张屏,李晓欧,赫鹏,等.血清脂蛋白α、高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与青年人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53-54.
[9]肖丽华,李钢.青年与中老年急性脑梗死分型及危险因素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