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研究

时间:2021-08-27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是根据医师经验进行感染控制,研究组开展微生物检验进行感染控制,分析对比两组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1例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33%;而对照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7例感染,感染发生概率为2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发生感染程度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医院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可以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程度。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 微生物检验 应用价值

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感染出院后发病这两种类型[1]。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感染现象发生,延误患者疾病康复,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而临床需要对相关感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不规范的医疗操作、不达标的消毒处理或者患者自身原因而出现感染都是医院感染的常见途径。治疗期间耐药菌株的产生也会增加医院感染的概率,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微生物检验通过分析易感微生物的种类,可以进行早期预防,减少患者相关感染问题的出现。本研究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是根据医师经验进行感染控制,观察组开展微生物检验进行感染控制,分析对比两组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程度,探讨医院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5~71岁,平均年龄为(34.02±6.07)岁,住院时间4~28 d,平均住院时间(21.17±3.58)d。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6~68岁,平均年龄为(33.91±5.98)岁,住院时间5~27 d,平均住院时间(21.18±3.5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病例资料齐全,临床上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确诊为医院感染。(2)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知情同意并愿意承担本研究相关风险,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如合大肠癌、颅脑肿瘤、淋巴瘤、白血病、肺癌、肝癌等肿瘤性疾病的患者。(2)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需要紧急抢救者。(3)合并严重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中度抑郁者。(4)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友病者。(5)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是由主管医师单独凭借既往临床抗感染用药经验盲目性地进行感染控制。观察组则开展微生物检验,方法:首选鉴定细菌种类,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纯化菌种后,开展细菌鉴定。同时对30例患者进行细菌敏感情况检测,分析患者身体对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检验医师借助β-内酰胺酶进行详细的菌落筛选,通过纸片扩散法获得临床抑菌试验的结果。综合以上试验结果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抗生素,从而避免不科学用药导致的过敏或者是感染问题。
1.4 评价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程度,并进行出院之后的随访工作。随访时间为患者离开医院的1个月,可以根据医学标准将感染情况划分为轻度感染、中度感染以及重度感染3种不同的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 P S S 2 5.0统计软件进行,P<0.05表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感染发生率组间差异对比
研究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1例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7例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感染程度组间差异对比
研究组患者发生感染程度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感染程度组间差异对比

3 讨论

微生物包括大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一些小的原生动物、微藻等,它们体积小并且与人类密切相关。它涵盖了广泛的有益和有害类型,包括食品、医药、工业和农业、环境保护、体育和许多其他领域,是对于个人难以用肉眼观察的所有微小生物的总称。病毒是一类由一些组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如核酸和蛋白质,但它们的存活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不同的环境,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根据细胞结构分类分为原核和真核微生物。微生物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临床感染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指导临床医师针对性地为患者提高治疗用药。盲目地根据临床医师抗感染质量经验虽然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往往容易导致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多重耐药进度产生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拖延患者病情[2]。防止抗生素滥用的关键需要医务工作者掌握有关抗生素治疗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依靠微生物检验结果作为全面、准确的用药证据,进而有目的性地用药。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发生途径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环节,预防和控制医院获得性感染也需要临床工作者重视以上环节并加强监控管理,从而达到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目的[3]。全面落实做好微生物检验工作可以有效地进行感染控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以及感染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可以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程度,应用价值明显。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微生物检验可以检测病原菌的种类、比例和敏感抗菌药物,提高了临床抗感染用药的有效性,耐药菌的产生减少,临床抗感染效果提高。同时微生物检验还可以动态监测易感人群,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信度,提高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加速患者康复。就诊的患者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感染的可能性增加,包括高龄、免疫缺陷性疾病、特殊用药状态、糖尿病、白血病化疗期间等,一旦发生感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加重患者病情,因而对于特殊易感人群的感染控制显得更加重要[4]。特殊易感人群一旦发生感染,临床治疗更为困难,往往需要联合多种抗菌药物,增加了患者的治疗痛苦。临床上医疗操作不规范如未根据标准进行消毒灭菌导致的感染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这种感染是可以通过提高消毒灭菌的严格管理监测来有效控制的。临床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无菌操作意识,在进行相关操作时遵循“两前三后”即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接触患者体液后进行严格的消毒操作,避免病原微生物由一个患者传向另一个患者,导致严重后果[5]。微生物检验可以及早发现单一用药难以控制的耐药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等,从而早期联合用药,防止感染进一步发展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当前医院存在免疫抑制及和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的问题,反射性质和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增多,这些因素都使得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渐提高,微生物检验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有效数据,查明患者感染的具体原因,根据不同的感染因素设定感染控制方案并严格执行,尤其是大范围医院感染的情况更应该进行微生物检验鉴定生物菌种[6]。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微生物检验鉴定尤其是手术室、换药室、病房等的细菌检测以及医疗器械的微生物检测,根据检测指标加强消毒灭菌,有利于减少医疗操作中由于医源性因素导致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减少医患纠纷,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促进患者早日恢复[7]。全面落实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控制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微生物检测的价值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万艳芳.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20,26(26):167-168.
[2]李大可,骆海涛,贾志刚,等.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1):198.
[3]陈晶,王宏伟.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5):295.
[4]王乐.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6):61-62.
[5]刘海燕,刘婷.医院感染检测时临床微生物学的临床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1):148-149.
[6]蔡春香.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9):49-50.
[7]彭绪坤,姚斌.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19,9(16):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