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与精神症状的影响观察

时间:2021-08-19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分析对精神分裂患者实施中医理论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奇偶数编号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理论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与精神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抑郁量表(SDS)评分及焦虑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患者实施中医理论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不良症状。
关键词:中医理论 临床护理路径 精神分裂症 睡眠质量 精神症状 影响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因此导致一些精神病症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其中精神分裂症便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精神病症类型,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1],作为一种常见病症,不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且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了不利影响[2]。本文主要探究中医理论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与精神症状的影响,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进行奇偶数编号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19例,占比为52.78%;女17例,占比为47.12%;年龄31~70岁,平均(44.33±5.44)岁;其中小学文化水平10例,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20例,专科及以上文化水平6例。观察组男21例,占比为58.33%;女15例,占比为41.67%;年龄34~71岁,平均(44.42±5.13)岁;其中小学文化水平11例,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18例,专科及以上文化水平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诊断标准;(2)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3)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4]:(1)合并其他严重病症;(2)治疗依从性较差。
方法:⑴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健康宣教、运动指导以及其他的日常生活护理等。⑵观察组应用中医理论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主要内容:(1)入院阶段护理:入院首日,护理人员向患者和家属发放CNP护理表格,并说明原因、使用方法、作用等,以便患者和家属更好地进行配合。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讲解、观看视频资料等方式纠正患者和家属错误认知,帮助患者和家属树立正确健康认知;(2)治疗阶段:首先,护士要全面分析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痰火内扰型患者给予丹核佛片汤调理,对阴虚火旺型患者给予石斛竹荪老鸭汤调理,对气滞血瘀型患者给予莲子红豆陈皮粥调理,均早晚各1次。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基于此,需要指导患者从事运动,通过运动方式减压。如慢跑等,日运动时间≥1 h,以患者出汗为佳。护士还可以引导患者倾诉心声,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多向患者传达正能量,促使保持积极心态,缓解抑郁等不良情绪。另外,护士可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模拟社会活动,提高患者生活技能水平,培养患者健康爱好,转移注意力;(3)出院前护理: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回收表格,表格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护士还需要嘱咐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关爱和陪伴,引导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生活。
观察项目和评价标准:(1)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采用PSQI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评估,分数和睡眠情况呈反相关关系[5];(2)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PSP、SDS以及SAS评分。BPRS为精神病评定量表,分数高表示病情越严重;PSP表示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恢复情况与分数呈正相关关系[6];SDS为抑郁量表,SAS为焦虑量表,分数与焦虑、抑郁情况呈正相关关系[7]。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PSP、SDS以及SA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BPRS、PSP、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BPRS评分、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PSP、SDS及SAS评分比较

讨论

在中医学领域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属于“癫狂”“郁证”范畴[8],并且根据患者的发病机制,可以将患者分成三种类型,即痰火内扰型、阴虚火旺型、气滞血瘀型,不同类型的患者中医护理方法有所变化,使护理工作更有针对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9]。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系统化的护理模式,是一种标准化的护理流程,结合患者的诊断结果、病情、手术等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的科学化程度大大提高,从而护理的临床疗效得到明显提升,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能力进一步提升,并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两种方案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清除患者内热、血瘀,实现对患者机体的调理,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让患者心情平稳,从而精神状态也处于稳定状态。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经过护理,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给予患者中医理论联合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发挥理想的作用,促进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分析原因:患者在中医药膳调理下可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然后使患者内热血瘀等症状尽快消除,同时还能有效调理患者机体,使患者尽快入睡,并使睡眠时间进一步延长[10]。另外,护理人员主动同患者进行合理交谈,倾听患者的想法,尽快对患者的多种负面情绪进行疏导,使患者精神状态处于平稳,能使患者尽快入睡,使睡眠障碍明显减轻,从而促进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同时,两组患者护理后BPRS、PSP、SDS以及SA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通过中医理论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指导干预能使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患者精神症状进一步减轻,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患者实施中医理论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不良症状,值得临床采纳。

参考文献
[1]吕友芬,杜斯瑜.针对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并高血压患者睡眠、精神症状及血压水平的影响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6):71-72.
[2]梁丽芬,李玲,黎雪芬.针对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7):2233-2235.
[3]李玲,李小妹.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状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6):737-739.
[4]任喜荣.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6):17-19.
[5]陈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4):222-223.
[6]陈芸,朱雅琴,孙岳.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实施系统性睡眠护理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6):219-220.
[7]王东沿.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1):212-214.
[8]张逸飞,祁伟.综合性护理措施对住院精神分裂症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188-189.
[9]肖爱祥,雷华为,叶君荣.RAIDS体质量管理模式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4):3438-3442.
[10]邵志梅,李素琴.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ABC情绪管理疗法对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0):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