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发生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时间:2021-08-16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发生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0月出现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老年患者40例,依据皮损情况分为皮损组28例和非皮损组12例。对比出现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以及患者的营养评分和Braden评分。结果:医用黏胶摘除方式选择不当所致相关性皮肤损伤患者的比例最高,所占比例最低的因素为患者自身疾病。两组患者营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组患者Braden评分低于非皮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护理老年患者时,必须更加注意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情况,制定出相关的预防性措施,降低老年患者出现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概率。
关键词:老年患者 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影响因素 预防 策略

当前,医用黏胶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是对患者伤口进行拉合或临床中使用黏胶将外物黏合在患者皮肤表面[1]。因为大多数老年患者的皮肤功能都会出现退化,皮肤免疫功能较差,代谢速度比较慢,所以在使用医用黏胶期间将会对患者皮肤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加上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恢复时间较慢,将会大大增加其出现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风险[2]。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所采取的护理技术水平高低对于降低老年患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概率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基于此,选择2018年7月-2020年10月出现的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患者40例作为对象,对老年患者发生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进行全面研究,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0月出现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患者40例,依据皮损情况分为两组。皮损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63~82岁,平均(70.92±5.48)岁。非皮损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65~80岁,平均(71.37±4.7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年龄>60岁。
排除标准:研究之前已经发生皮损、存在感染性疾病及皮肤病。
方法: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相关情况调查,收集好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调查所得资料,对MARSI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观察指标:(1) MARSI指标评判标准:在祛除医用黏胶之后,患者皮肤存在持续不退发红情况,且已经发生了撕脱伤以及皮肤糜烂等问题。(2)本研究采取BMIN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患者的BIM值和患者的营养状况成正比。(3)采取Braden评分评估患者压疮的具体情况,患者的分数越高代表其皮损情况越好,分数越低表明其皮损情况越严重。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ARSI出现的影响因素:40例患者中,医用黏胶应用不当所致5例(12.5%),医用黏胶黏贴不当所致14例(35.0%),医用黏胶摘除方式选择不当所致19例(47.5%),自身疾病导致2例(5.0%);其中因医用黏胶摘除方式选择不当导致的患者比例最高,所占比例最低的因素为患者自身疾病。见表1。
表1 MARSI出现的影响因素

两组患者营养评分及Braden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营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组患者Braden评分低于非皮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评分及Braden评分比较

讨论

临床中的老年患者出现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情况的概率比较高,皮肤损伤的情况大多出现在患者身体四肢,因为老年群体的自我修复力以及皮肤抵抗能力将伴随着年龄的提升而降低,进而导致老年患者皮肤损伤程度越来越高,且皮肤修复比较慢的患者其皮肤损伤恶化情况较高,这一情况使得MARSI逐渐成为老年患者极为困扰的情况之一[3]。在本研究中,选择性分析了出现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情况患者40例,依据皮损情况分为其中皮损组28例和非皮损组12例,对所有患者出现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以及患者的营养评分和Braden评分进行对比后发现,因医用黏胶摘除方式选择不当所致患者比例最高,所占比例最低的因素为患者自身疾病。皮损组和非皮损组患者营养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组患者Braden评分低于非皮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在临床中更好地防止该现象,必须要进一步提升对于患者MARSI情况的重视度。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老年患者出现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首先,医院必须强化医护人员专业培训力度;其次,需要对医用黏胶类产品进行合理选择,以患者的敷贴适用性以及皮肤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为患者选择最为恰当的黏胶敷料[5];最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正确的操作技术进行掌握,降低因为消毒剂原因导致的皮肤过敏问题[6]。此外,还需要提升对患者皮肤保护力度,在采取医用黏胶之前,可以先对患者使用护肤类产品,降低患者出现皮肤撕脱伤以及红疹情况的概率。以往研究发现,对患者采取皮肤保护剂,可以使患者出现MARSI情况的风险降低。与此同时,医护人员需要掌握好医用黏胶移除以及黏贴的技术,在黏贴医用黏胶期间必须将其在黏贴处贴平,让医用黏胶可以和患者皮肤黏贴,之后再用手由中央向四周轻压,保证医用黏贴为无张力黏贴[7]。老年患者皮肤大多呈现为皮肤松弛以及脱水的特点,不管是对患者使用何种贴膜,在进行固定之前都必须先让患者紧绷的皮肤放松,让患者皮肤恢复到自然状态之后再进行医用黏胶的固定黏贴[8]。在对医用黏胶进行移除时必须要防止出现撕拉角度较大以及撕拉过快的情况,必须顺着患者的毛发生长方向撕除医用黏胶。医用黏胶较难移除的患者,可以先采取清水或生理盐水将医用黏胶浸湿后再进行移除,或采取专门的溶解黏胶剂移除。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护理老年患者时必须多加注意医用黏胶性相关性皮肤损伤情况,制定出相关的预防性措施,降低老年患者出现医用黏胶性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邹克霞,胡慧琴.老年患者发生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9):104-105.
[2]吕娟,张雪梅,杨璐.老年患者发生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华西医学,2016,31(6):1104-1107.
[3]邓慧杰,杨军华,章晶晶.老年患者发生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8):25.
[4]肖婳婳,陈劼,吴光英,等.新生儿科护士对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认知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7):471-475.
[5]李海英,魏绍辉,李娟娟,等.ICU患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8,10(6):493-496.
[6]师正燕,李晓玲,唐孟言.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2):4255-4259.
[7]应丽,谢淑萍,叶彩仙.耐高压PICC置入部位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27例原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4):65-66.
[8]李媛,杨益群.肿瘤病人PICC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及评估工具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0,18(5):5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