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时间:2021-08-09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分析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用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诊断的价值。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ESS患者21例,作为A组;同期收治子宫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HCL)患者19例,作为B组。经高倍显微镜进行全方位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A组21例患者中,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16例,其中瘤体进入宫腔且呈息肉状6例,肿瘤是浆膜以下或基层内的独立结节10例;肿瘤具体直径3~7 cm,呈灰白与灰黄色,质地偏于细腻,并无出血倾向;合并子宫平滑肌瘤2例。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5例,瘤体进入宫腔3例,呈现息肉状,另外特征类似于LGESS 2例。B组21例患者中,HCL肿瘤直径2.5~10.0 cm,呈实性肿瘤,内部为灰白色,质地无细腻性且不粗糙,表现为中等水平。免疫组化检测显示,A组患者肿瘤细胞内的MAS、SMA及Desmin阳性率均低于B组,CD10阳性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S的组织形态学特点较为特殊,超平滑肌不断分化,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可以有效鉴别ESS与其他疾病,诊断精准度高。
关键词:病理组织形态学 免疫组化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诊断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是生殖道内部的常见肿瘤,其发病率并不高,在子宫部位恶性肿瘤中约占1.08%。ESS分为两类,即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前者占比高,约80%,病情缓慢且治疗预后佳[1]。而后者的恶性度偏高,容易转移或侵袭,预后不良。其疾病表现为阴道排液、下腹痛和月经量多等,经盆腔检查多见子宫增大。其病位多在子宫内,肿瘤多伴有高分化特征,且具有多样化的病理形态,不易明确诊断。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对肿瘤组织的形态学分析提高其诊断率,同时可以给予免疫组化法检测,高效鉴别该病[2]。为此,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治疗的ESS患者21例与同期的子宫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HCL)患者19例,用于分析两组的组织形态学差异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ESS患者21例及HCL患者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1)合并阴道流血和腹痛等表现;(2)经超声检查后确诊;(3)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2)伴有意识或精神类障碍;(3)存在检查禁忌证;(4)临床资料缺失。
方法:免疫组化采取SP法,所用试剂均为实验室内试剂,以说明书为标准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操作。用甲醇固定病理标本,石蜡行包埋处理,确保切片厚度在5μm,HE染色病理组织后,使用光镜进行观察,CD10在胞质或是细胞膜以外,而其他抗体均在细胞质上发生反应,呈棕黄色。经高倍显微镜观察后,分析结果。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组织的具体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病理组织的具体形态学特点比较:A组21例患者中,LGESS 16例(76.19%),其中瘤体进入宫腔且呈息肉状6例(37.50%),肿瘤是浆膜以下或是基层内的独立结节10例(62.50%),呈膨胀状,和周边组织间界限不明;肿瘤的具体直径范围在3~7 cm,平均(5.02±0.19)cm,呈灰白与灰黄色,质地相对较细腻,并无出血倾向,其核分裂象介于1~4个/10HPF;呈现出典型的子宫平滑肌瘤特征2例(12.50%)。HGESS 5例(23.81%),瘤体入宫腔3例(60.00%),呈现息肉状,另外切面呈现出灰黄色2例(40.00%),有大量出血与坏死表现,切面相对细腻,核分裂象多过9个/10HPF。B组21例患者中,HCL肿瘤的直径范围在2.5~10.0 cm,平均(6.25±0.24)cm,呈实性肿瘤,内部为灰白色,质地无细腻性且不粗糙,表现为中等水平。镜检显示,LGESS类似于子宫内膜内部繁殖期内健康的间质细胞,其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少数肿瘤细胞分布在血管周围,也有肿瘤血管壁相对透明。合并囊性病变2例(12.50%),病变区细胞数量锐减,合并黏膜样与水肿表现。可见多数泡沫细胞5例(31.25%),合并坏死或出血2例(12.50%),合并平滑肌分化5例(31.25%),为性索分化3例(18.75%),肿瘤细菌进入子宫肌层。HGESS的浸润度超过LGESS,伴有明显的肿瘤细胞异常,可见瘤巨细胞或是多核细胞,未发现螺旋小动脉。镜下显示HCL患者的肿瘤细胞以弥漫性分布为主,肌壁平滑肌发生较明显的移行变化,内部异型化不够显著,但在间质内呈投名状,且血管壁增厚,无血管坏死。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比较:免疫组化检测显示,A组患者肿瘤细胞内的MAS、SMA及Desmin阳性率均低于B组,CD10阳性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比较[n(%)]

讨论

ESS的恶性程度区分尚无统一标准,多根据核分裂象的实际数目进行鉴别,未高度重视他项指标对于疾病诊断的作用[3]。研究显示,长期随访的附件保留者更易复发,而激素治疗可以严格控制LGESS。电镜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组织的实际形态学特点,准确诊断该病,且能明确肿瘤类型[4-5]。⑴LGESS的具体诊断要点:(1)肿瘤内部可见脉管瘤栓或是螺旋小动脉;(2)肿瘤浸润至肌层,边界相对模糊;(3)核分裂象不足10个/10HPF;(4)不伴有坏死或是出血倾向[6]。⑵HGESS的具体诊断要点:(1)核分裂象多过10个/10HPF;(2)肿瘤细胞的大小不同,且有明显异型特征;(3)呈结节状,且浸润至子宫的内壁组织;(4)伴有坏死或是出血倾向。
子宫腺肉瘤与HCL较类似于ESS,二者的鉴别困难度较大[7]。CD10是较为常见的淋巴母细胞性抗原,对局部肽水平有较佳的调节效用,能够刺激细胞介导或是应答,CD10表达多出现在激素敏感较高的细胞中。但有研究证实,多数细胞平滑肌瘤或是平滑肌肉瘤均会表现为CD10阳性,所以需要加用抗体检验,结合症状与组织形态学等相关特征进行诊断[8]。
研究中,HCL的肿瘤直径为(6.25±0.24)cm,肿瘤实性且呈灰白色,内部为中等水平,质地无粗糙与细腻表现,呈现出弥漫性分布,肌壁平滑肌明显移行。其肿瘤细胞不伴有明显异型,间质内部血管厚壁,表现为透明装,无血管坏死。而ESS的肿瘤直径为(5.02±0.19)cm,呈灰白与灰黄色,质地相对较细腻,并无出血倾向,二者有较明显的差别。结果中,A组CD10阳性率高于B组,MAS、SMA及Desmin阳性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ESS可能分化,并生成较多的上皮组织或是平滑肌细胞,伴有上皮性抗体或是肌源性抗体表达。
总之,ESS的疾病进展慢,具有较低复发率,且预后佳,早期诊治可以减少漏误诊情况。肿瘤多包含孕、雌激素受体,是较为常见的激素依赖性肿瘤,可使用孕酮类药物治疗。诊断疾病时应明确临床分期,再制定预后标准,防止疾病复发。

参考文献
[1]管春鸾.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5):763-765.
[2]张晓玲,张晓波,王功伟,等.28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研究[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8,25(5):330-334.
[3]杨直,张洪生,杜薇,等.伴有特殊形态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35(3):323-326.
[4]张国瑞,于昕,冷金花,等.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11例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16,25(11):968-972.
[5]罗祎,尹楠林,曹毅,等.阴道子宫内膜间质肉瘤5年后局部复发病例临床病理观察(病例报道+文献复习)[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8,43(3):473-476.
[6]常彬,卢立霞,涂小予,etal.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及JAZF1-SUZ12和YWHAE-FAM22融合基因检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6,45(5):308-313.
[7]陆敏华,赵华,赵敏,等.成功妊娠伴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病理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6,27(5):450-452.
[8]陆云龙,李杰,张花,等.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肺转移临床病理学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26(2):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