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1-06-21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分析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胸腔积液患者66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33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抽液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症状缓解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积液治疗中应用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效果确切,有利于加速患者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总体疗效。
关键词: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积液 应用效果

胸腔积液通常是由于肺部感染、结核性胸膜炎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导致。恶性肿瘤极易引发恶性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如乳腺癌、肺癌和淋巴癌等,患者临床症状多为干咳、胸痛、胸闷、气促和呼吸困难等[1]。胸腔积液内蛋白超量可生成纤维结块,从而引发胸膜增厚、粘连现象,进而导致患者肺功能异常,可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以排出胸水,解除胸膜粘连现象,控制原发病灶[2]。常规的胸腔积液抽取治疗,虽能达到一定的疗效,但因其每次抽取胸水不可超出800 m L,从而无法及时清除蛋白,使其沉着,进而引发胸膜粘连增厚或包裹性胸膜炎,并且多次穿刺抽液使患者承受了更多的创伤与痛苦,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3]。因此,为进一步提升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本文特对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胸腔积液患者66例,按其自愿选取的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33例。参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6~77岁,平均(64.7±5.7)岁;患病原因:恶性肿瘤17例,胸部感染11例,结核性5例。研究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7~78岁,平均(64.7±5.7)岁;患病原因:恶性肿瘤18例,胸部感染10例和结核性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均经胸部B超及X线确诊;(2)临床症状均存在干咳、胸痛、胸闷、气促和呼吸困难等;(3)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剔除标准:所有因其他原因导致的胸腔积液。
方法:(1)参照组进行常规抽液治疗:应用普通胸腔穿刺包对胸腔积液部位进行穿刺,然后进行抽液,首次抽取液体需<800 mL,每日进行超声检查,若显示胸水消失或最大深度低于4 cm时则停止抽吸。(2)研究组采用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选取中心静脉导对胸腔积液部位进行穿刺,确保穿刺无误后从导管导入弹性导丝并保留导丝拔出穿刺针,由扩张器开通穿刺通路后置入15cm左右长的中心静脉导管,然后拔出导丝、关闭调节阀和留置导管并进行固定,完成后接通引流袋打开调节阀进行胸腔积液引流,确诊导管无胸液流出后再行24 h观察,然后进行相关检查确认胸腔积液引流是否彻底,确认无误后摘除引流装备,留置导管。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包裹性积液、血气胸、胸膜增厚、脓液等。
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B超检查提示胸腔积液全部吸收;(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经B超提示胸腔积液减少>50%;(3)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经B超检查提示胸腔积液消失未超过50%,甚至增加。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症状缓解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仅发生胸膜增厚1例,发生率为3.03%;参照组发生包裹性积液1例,血气胸、胸膜增厚,各2例,脓液3例,发生率为24.24%。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2,P<0.05)。

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可导致胸腔积液的疾病较多,如恶性肿瘤、结核性胸膜炎和肺部感染等。通常恶性胸腔积液中超量的蛋白可生成纤维凝块,从而引发胸膜增厚、粘连和包裹性积液,进而导致患者肺功能异常,并且胸腔积液越多其症状越明显,大量、长时间的胸腔积液可致患者气促、胸闷,甚至死亡[3],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因此,临床在合理应用药物治疗胸腔积液的同时还需选择有效的方式将积液引出,以预防纤维蛋白原沉着,胸膜增厚粘连,从而改善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加速其肺功能恢复。
过往多通过反复胸腔穿刺进行胸腔积液抽取治疗,对每次抽取液体有一定的限制,不但使临床工作量明显增加,并且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极大,极易导致感染、气胸和血胸等一系列并发症,具有费时、费力、有创伤及并发症多等弊端[4]。因此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已逐渐取代常规治疗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胸腔积液的主要方式,其可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胸腔积液,置管时间较短,因此机体不佳者也可耐受;并且导管尖端比较柔软,因此不会刺激及损伤胸腔组织,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此外此方式操作简单便捷,在床旁就可完成引流,无需特定场所,具有较好的移动性,并且留置导管更利于对胸腔内给药,以及提取标本检验,可明显降低治疗费用,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避免了反复穿刺,属微创技术,不会产生瘢痕,通常不会发生出血现象,其不仅可持续引流,而且不引流时还不会影响患者自由活动,因此能最大程度减少其痛苦,促进病情康复。有报道显示,对患者实施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胸腔积液,可明显消除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避免或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临床总体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充分说明,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更有利于胸腔积液排出,其缓慢匀速的引流速度可确保肺组织血流灌注平稳,防止急性肺水肿发生;并且能预防胸膜增厚,从而促进肺功能改善,进而消除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促进病情康复。此外,为确保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效果在操作中还需注意以下内容,实施引流前充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引流措施;在引流中需严格管控引流速度,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加强引流管护理,避免其折叠、脱落和堵塞,以及引流液反流等,以免发生感染;引流时需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以利于药物均匀地分布于胸腔内,促进胸膜恢复。
由上述所得,在胸腔积液治疗中应用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效果确切,有利于加速患者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总体疗效。

参考文献
[1]孙天成.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1):137-138.
[2]马佳华,姜学智,于苓,等.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127.
[3]郑金萍.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意义[J].智慧健康,2018,4(35):97-98.
[4]王晓平,周敏.小口径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在尘肺合并气胸中的临床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9):165-166.
[5]陈长清,黄冬梅,王小园.不同引流液更换时间对支气管胸膜瘘患者胸腔感染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5,(2):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