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6例围手术期的护理框架思路构建

时间:2021-06-09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分析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20年8月收治心脏尖瓣反流患者46例,均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分析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6个月后,血小板、心肌收缩力、心房血流速、心脏尖瓣压力差四项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心脏尖瓣反流相关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 二尖瓣反流 三尖瓣反流 围手术期护理

心脏是提供人体内血液循环主要动力的重要器官,心脏是一个高效的肌性血泵,其内部结构复杂而精密,其中,心脏瓣膜是一个类似“单向阀”的重要心脏结构,其功能为通过瓣膜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利用血压变化的原理将血液从一侧“泵”向另一侧,同时利用肌肉舒张闭合心室,防止血液回流,保证人体血液的流动方向只能是由一侧流向另一侧,而无法反向流动。如果心脏瓣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心脏血液反流,出现严重的心脏功能问题,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严重时有必要通过介入手术进行干预[1-2]。

资料与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8月收治心脏尖瓣反流患者46例,均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男23例,女23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40.24±7.34)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0.37±9.11)岁;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30例,初中12例,小学2例,小学以下2例;症状:自诉食欲不振、呼吸不畅、头晕乏力,经查发现有高血压,心律失常;平均病程(3.73±1.51)个月。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的患者可分为三类,其中心脏尖瓣轻度反流17例:影像学可见心房轻度扩张,心室血液流出量减少,单侧心室梗阻[3]。心脏尖瓣中度反流19例,影像学可见心脏二尖瓣或三尖瓣存在物理缺陷或畸形,但尚未完全失去心脏尖瓣功能,心脏尖瓣发生形变[4]。心脏尖瓣重度反流1例,心脏尖瓣几乎失去功能,或先天性畸形导致心房全、半开放,心室严重异常增加,患者血压异常,心脏搏动可听见明显杂音,心房震颤。本次研究纳入病例依照原发情况分析,先天性心脏尖瓣发育不良或畸形引发的心脏尖瓣反流26例,外伤引发的心脏尖瓣反流2例,心脏内膜炎症或其他心脏疾病(主要是感染性心肌炎)引发的心脏尖瓣反流18例。本次研究中共纳入二尖瓣反流45例,罕见三尖瓣反流1例。患者中愿意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46例,不愿意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0例。本次研究共进行经皮二尖瓣置换术45例,经皮三尖瓣置换术(PTVR)1例(罕见病例)。
护理:⑴术前准备:(1)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安抚:工作组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时长40~80 min的心理辅导,接受患者情绪压力咨询,通过科学的心理学暗示和沟通交流缓解并释放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情感。(2)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医学嘱托:在进行手术之前,工作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医学嘱托,包括手术前的注意事项:a.应在术前提前适应在床大小便和卧床自理能力;b.应在术前做好心理准备,好好休息;c.应在术前8 h内禁食,减少饮水;d.应在术前遵循医嘱服用药物,尤其有既往用药史的患者,须在术前停大多数抗凝药或遵循医嘱更换药物;e.应在术前签署好相关文件,如麻醉同意书、手术同意书等,并缴纳好对应款项,有保险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与住院部联络保险事宜。(3)预备手术:准备手术前,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症状变化,关注患者的饮食饮水情况。在进行手术之前,要帮助患者更换好手术用服装。取下患者身上的金属、贵重物品等。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假牙、牙套等,祛除相关物品。护理人员应当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⑵术后护理:(1)药物镇痛:本科根据患者病情酌情使用以下药物组合:外用止痛药物,如氟比洛芬巴布膏、芬太尼透皮贴片等;口服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消炎药物,如利培酮、美洛昔康等。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本科使用泼尼松、苯丙氨酯口服剂联合用药的方案进行药物治疗,效果较好。除此之外,对手术后疼痛严重的患者,还在术后开具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做消炎镇痛之用。(2)恢复锻炼:帮助患者进行每日30 min左右的心肺功能运动锻炼,通过运动锻炼减少患者因长期卧床和手术造成的肌肉萎缩现象,舒筋活络,同时促进正常活动功能恢复。在运动锻炼时还要注意患者的手术部位痛感变化,注意运动不能过度,以减少患者痛苦为首要目标。⑶出院安排:在治疗后期,本科重点帮助心脏尖瓣反流患者进行出院前的行为能力恢复训练,目的是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工作组主要对患者进行日常起居、行走、沟通交流的辅助练习,帮助患者锻炼日常活动能力,增加患者恢复健康信心。工作组还特别针对患者的社会能力进行培训,让患者出院后能保证正常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更好地与家人团聚。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以血小板、心肌收缩力、心房血流速、心脏尖瓣压力差为统计学研究指标;采用心脏尖瓣反流相关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分析表作为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指标。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患者经相关治疗后实验室临床指标水平比较:手术6个月后,患者血小板、心肌收缩力、心房血流速、心脏尖瓣压力差四项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经相关治疗后实验室临床指标水平比较(±s)

患者经相关治疗后心脏尖瓣反流相关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手术6个月后,患者心脏尖瓣反流相关临床症状积分下降,各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经相关治疗后心脏尖瓣反流相关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讨论

患者检查确诊后,首先对患者影像资料进行研讨分析,确定患者心脏尖瓣反流类型并制定总体手术治疗方案,在手术前期主要使用口服药物和静养疗法,配合心理干预,减少患者恐惧。在手术后,本科主要帮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力图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同时本院还针对中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学辅导,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出院后的生活[5-6]。
心脏瓣膜病是心脏外科最为常见疾病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开展心脏瓣膜手术约为27.5万例(2012年数据)[7]。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风湿免疫学科的发展,使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和缺血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这可能与糖尿病、高血压等现代人群常见疾病有关,有数据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及脑栓塞发病率的增加均与社会发展水平的进步有密切关系。随着患者比例的快速增加,其对瓣膜手术早期预后的影响也变得更加显著。
报道显示,我国城镇人口成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约2‰,且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占所有瓣膜疾病病例比例约为84.6%(老年人群,60岁以上)及74.3%(中青年人群,35~60岁)。上述病例中农村数据并未纳入,因此心脏瓣膜病的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用该数值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可发现(加拿大0.22‰,日本0.14‰[8]),我国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更高[9]。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围术期护理技术的完善,越来越多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在心脏瓣膜发展早期阶段,学术界尚未发现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前干预对手术的重要影响,而且相关技术和经验均较缺乏,导致该类患者死亡率较高(11.76%,2004年数据)。而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对该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已取得较大进步,使其不再成为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多数患者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已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且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相比较于一般心脏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等症)的诊断与治疗,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这涉及手术麻醉、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护理等多个方面、多个学科的密切配合。现代的主流治疗方法又可以细分为病情分析:左心系统的主动脉瓣、二尖瓣疾病和右心系统的肺动脉瓣、三尖瓣疾病等;病因分析风湿性瓣膜病、退行性瓣膜病、先天性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累及瓣膜病变、缺血性瓣膜病及其他病因引起的继发性瓣膜病等;手术方式选择瓣膜或联合瓣膜的瓣膜成形或瓣膜置换术等;合并其他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正术等。上述问题决定了影响心脏瓣膜手术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且随着年代的变更而不断变化。而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也愈发凸显出其重要性[10]。
围手术期护理是保障心脏瓣膜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围手术期护理对心脏瓣膜手术的主要帮助有:(1)有利于增加术前患者心脏功能,患者术前心功能状态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围手术期护理可在术前通过护理方法保护患者心脏功能,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手术所需,从而减少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增加手术成功率和预后效果。(2)有利于减少术中意外情况,围手术期护理可提前做好预演和应急预案,降低术中意外的发生,同时减少术中意外对患者的影响,减少合并其他心脏手术或再次手术的概率。(3)有利于增加患者身体功能,围手术期护理可通过护理手段减少手术对患者身体的负担,有利于避免如同炎症、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凝血机制障碍及肺部毛细血管微栓等术后常见问题,减少术后风险,加快患者身体恢复。因此本科认为,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Tasalak Thonghong,Manik Chopra,Ole De Backer,et al.2017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胸外科协会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相关更新解读[J].华西医学,2018,33(2):157-172.
[2]刘闻捷,段宇辰,蒋晓莲.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出院准备度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28):3504-3506.
[3]林伟德,艾斯卡尔·沙比提.成人心脏瓣膜病的治疗现状与发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6,22(4):499-502.
[4]梅赣红,黄燕,余娇,等.延续护理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84-1686.
[5]罗征祥.心脏瓣膜病治疗的发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16(5):343.
[6]陈玉成,曾智.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现状与未来[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1):36-39.
[7]李彬,多伶俐,于游游,等.延续护理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2):1278-1281.
[8]罗征祥.心脏瓣膜病治疗的发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16(5):343.
[9]孟旭,李金钟,刘岩,等.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药的抗凝治疗强度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7):49-52.
[10]梅举,张宝仁,郝家骅,等.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