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结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肾脏损害患者的效果研究

时间:2021-06-04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探讨激素结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肾脏损害患者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肾脏损害患者20例,分为两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静脉注射治疗后给予环磷酰胺;研究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静脉注射后给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 d内血尿素氮、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水平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激素结合吗替麦考酚酯药物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肾脏损害可以有效减少肾脏功能损害,改善肾功能指标水平。
关键词:肾损害 激素 吗替麦考酚酯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肾脏损害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病症,在当前临床医学中的主要病发原因是患者自身机体血管壁发生炎症[1],以及纤维素的坏死从而产生的病理变化,较多以器官受累从而表现的一种临床病症[2]。此种病症对患者的自身机体肾功能损害较为常见,且为主要的临床病症表现,其中一部分患者的临床病症发展进程较为快速[3],在治疗的过程中较为容易出现感染以及肝功能异常。因此患者的治疗方法直接对治疗成效造成影响[4]。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符合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肾脏损害患者20例,探讨激素结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肾脏损害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经符合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肾脏损害患者20例,分为两组,各10例。研究组男6例,女4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17±1.9)岁。对照组男5例,女5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5.81±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分类标准;(2)经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诊断包括肾功能损害、消化系统、心血管、神经系统损害;(3)肾活检提示寡免疫沉积型坏死性肾炎。
排除标准:(1)机体免疫功能缺陷;(2)严重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3)肝炎及消化性溃疡。
方法:(1)对照组行甲泼尼龙药物静脉注射治疗,具体的药物注入剂量为0.5~1.0 g/d,连续注入3 d,之后给予患者行环磷酰胺药物治疗,应用剂量为0.4 g/次,治疗1次/2周,共治疗剂量应当达6.0~8.0 g。(2)研究组则行甲泼尼龙药物静脉注射治疗后(服用规格频次同对照组),给予吗替麦考酚酯,使用剂量为1.0~2.0 g/d。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1 d内血尿素氮、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水平。
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根据检查结果改善程度90%及以上,无血管炎活动和肾外血管炎活动;(2)有效:指标改善程度在60%~89%,血尿症状缓解;(3)无效:指标改善程度在60%以下,无指标改善且出现肾外血管炎活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水平改变情况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水平改变情况比较

讨论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病症对患者的自身机体肾功能损害较为常见,且为主要的临床病症表现,部分患者的临床病症发展较为快速,在治疗的过程中较为容易出现感染以及肝功能异常。一旦患者未能及时就诊,病症累及肾脏极大可能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需要采用终身肾脏替代治疗,对患者生活和身体造成严重影响。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该症的临床治疗预后影响关键,在于患者病发时血BUN水平、肾脏病变程度,那么患者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法,直接对治疗预后成效产生影响[5]。本研究通过针对该种病症患者使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类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肾功能损伤程度,控制患者的病症[6]。采用激素用药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用药达到较高的有效率,主要是因为此种治疗方案的作用特性,吗替麦考酚酯药物是一种嘌呤代谢类一致药物,可以有效刺激患者的T、B淋巴细胞抗体增生达到毒细胞的繁殖抑制作用[7-8],且存在较强耐受性。还可以有效阻止白细胞黏附内皮细胞,有效抑制炎症部位细胞聚集,达到了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有效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实现血管炎性病变的有效治疗。国内外也有多项研究结果表示,激素用药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用药可以对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活动性有效控制,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预后效果,达到理想的肾功能恢复预期[9]。在以往研究中选用激素用药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用药治疗,结果发现能够成功逆转肾小球毛细血管坏死,并对肾小球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效控制,也减少了血管细胞黏分子表达,成功抑制ANCA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指标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肾脏损害患者行激素结合吗替麦考酚酯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对患者的肾脏功能所造成的损害,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水平。在临床医学中应当依照患者的自身机体不同病症程度,从而针对性的给予相应的激素类药物联合不同治疗成效的免疫制药剂给予治疗,激素结合吗替麦考酚酯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季婷,杨苗,成小亮,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并发肺、皮肤诺卡菌感染一例[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9,18(2):182-185.
[2]苏丽雅·艾山江,桑晓红,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与血清C3的关系[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9,28(3):229-234.
[3]李雪,裴京梅,姚林虎.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伴肾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6):31-33.
[4]李紫薇,徐虹,李小霞,等.霉酚酸酯治疗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伴慢性肾脏病5期一例[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0,36(8):634-636.
[5]费霞佩,陈亮亮,俞斌峰,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病理分型及预后[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9,35(2):88-93.
[6]包娇,程一春,邵菊芳,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治疗后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9,35(5):351-358.
[7]袁维,高蔼萍.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脏损害的临床和病理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8):96-97.
[8]张齐武,樊宁宁,刘星,等.α1球蛋白水平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中的临床意义[J].免疫学杂志,2020,36(2):85-89.
[9]冯启苗,王恒,刘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慢性鼻窦炎17例临床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54(3):18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