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学干预影响

时间:2021-06-02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提升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医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168例患者,根据用药时是否接受药学干预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8例)。对照组未接受药学干预,观察组接受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单联抗菌药物使用率、二联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总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三联及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选药不合理、换药过频、剂量过高、未按药动力学给药、联用药不合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减低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使的用率,提升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
〔关键词〕药学干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影响


抗菌药物是临床抗菌治疗中的重要用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临床可选择的抗菌药物种类越来越多,但由于药物剂量的控制、不同药物的联合应用缺乏可依据的标准,使不合理用药情况频发[1]。原卫生部于2012年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主要目的即提升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发挥其正面价值[2]。我院逐渐尝试在用药中进行药学干预,本研究分析了药学干预在提升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168例患者,根据用药时是否接受药学干预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8例)。观察组男44例,女44例;年龄18~56岁,平均(40.15±10.16)岁。对照组男40例,女40例;年龄18~56岁,平均(42.65±12.3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未接受药学干预,药师仅对患者进行基本用药知识宣教。观察组接受药学干预。(1)用药教育:向全体医护人员宣讲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知识,且保证在实践中落实相关要求;药师参与编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册,发放至各医护人员,召集医师共同对既往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定期在医院开展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讲座,从专业角度提高医护人员的认知,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2)药学干预:药师积极参与会诊、查房工作,利用自身药学专业知识指导临床治疗时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与医师进行综合讨论,制订出最合适的用药方案,具体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类型、给药频次、剂量、疗程等;必要时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及以往抗菌药物使用史,从药学的专业角度,向患者介绍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患者,在对其实施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有效的药学监护,最大限度避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处方点评:药师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参与处方点评工作,检查处方中开具抗菌药物医嘱的医师是否具备相应权利,做好当月异常增量处方的专项点评工作,将点评结果总结为报告并于其中提出发现的问题;注重结合具体病例,在电脑中录入病例信息,分析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中具体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指导意见。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单联抗菌药物使用率、二联抗菌药物使用率、三联及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率。(2)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表现,包括选药不合理、换药过频、剂量过高、未按药动力学给药、联用药不合理。(3)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满意度,以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自身主观感受为评价标准,分为完全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完全满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观察组单联抗菌药物使用率、二联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总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三联及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观察组选药不合理、换药过频、剂量过高、未按药动力学给药、联用药不合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抗菌药物使用满意度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抗菌药物为微生物、动植物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够起到良好的杀菌、抑菌效果。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于各种类型的细菌感染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抗菌药物自在临床应用以来,治愈了大量病例,但药物的滥用导致了严重耐药现象的发生,这不仅降低了抗菌药物的用药效果,而且也会引发用药不良反应,影响用药安全[3]。为了提升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原卫生部颁布了相关法规,在其指导下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得到了一定改善,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超剂量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频繁更换抗菌药物种类等问题仍比较突出[4]。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四点。(1)药师原因:受市面上抗菌药物种类越来越多的影响,医师的药学知识储备未跟上抗菌药物种类的更新速度,出现了其对部分新型抗菌药物用药知识缺乏或掌握不完整,对部分新型抗菌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可能引发的疾病缺乏了解的现象,导致其在开具药方时无法向患者详细准确地介绍药物的性质、具体用药方法及用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进而导致患者无法做到正确用药,最终出现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5-6]。(2)医院原因:在医院的各项收入中,药品收入的比例较高,某些医院管理者可能受药品销售利润的驱使,降低了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视程度,导致临床医师随意开具抗菌药物,从而引起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同时亦明显增加了对抗菌药物这一医药资源的不必要浪费[7]。(3)患者自身原因:患者因自身缺乏药学知识,尤其是部分首次使用某种抗菌药物的患者,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全部药物相关知识,为了追求疗效,可能不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师医嘱而自行选择用药剂量、用药频次,未做到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导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8]。(4)社会原因:随着市面上抗菌药物种类的逐渐增多,不同厂家为了谋求市场份额,可能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其中某些厂家为了利润不惜违法可能会将一些未达标的抗菌药物投放到医院使用,这会导致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受到影响[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单联抗菌药物使用率、二联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总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选药不合理、换药过频、剂量过高、未按药动力学给药、联用药不合理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通过开展药学干预可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类似研究也显示,积极开展药学干预后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率明显提升,患者医疗费用明显减少,患者及医师的满意度均更高[10]。在药学干预下,药师注重监测、检查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适宜性,并注重对医护人员开展宣传教育,参与会诊查房,监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积极发现其中存在的用药不合理问题,通过与医师讨论制订出更为合理的抗菌药物用药方案,是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减少的重要原因[11]。综上所述,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减低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使的用率,提升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罗志红,李新贵,陈慧颖,等.临床药师干预提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9,23(10):2098-2100.
[2]刘俐,冀晓鹏,程景民,等.药学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作用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5):2577-2578.
[3]皇小四.采用循证药学理论对患者进行临床用药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3):61-62.
[4]吴传红,陈韵蓓,王小玲,等.药学干预抗菌药物使用在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的效果评估[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139-142.
[5]翟颖,欧阳慧子,刘芳.我院药学部协同医务处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5年成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9,31(12):250-252.
[6]刘双爽.进行临床药学干预在提高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方面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8):120-122.
[7]倪佳,刘叶芳.药学干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4):486-489.
[8]马小平,于江.药学服务干预在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9):101-103,109.
[9]王海涛,王娜,刘娜,等.药学干预对ICU感染患者药费及临床转归的影响[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9,19(4):288-291.
[10]范卫华.对行Ⅰ类切口手术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骨科疾病患者进行综合药学干预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0):148-149.
[11]曹仲文.临床药学在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