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探讨

时间:2020-12-10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替格瑞洛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该课题2018年8月—2019年8月以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观察对象,入该院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其中常规组48例服用氯吡格雷,研究组48例服用替格瑞洛。观察两组出血率、不良心血管事件、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舒张压、收缩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结果 研究组与常规组出血率(6.25%vs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4.17%少于常规组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7,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常规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常规组治疗后,而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氯吡格雷而言,替格瑞洛能够更好的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减低出血风险,同时对其生理指标也予以了进一步优化,这对于保障手术顺利,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替格瑞洛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临床应用 疗效

  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较常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1]。而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方案是一种标准的血小板抑制方案,可显着减低心血管不良事件,但是在应答反应方面,氯吡格雷存在较高的变异性,且血小板抑制效果缓慢,局限性突出[2]。替格瑞洛是临床中一种新型的P2Y12受体拮抗剂,通常情况下,临床会用替格瑞洛来取代氯吡格雷,进一步增强血小板抑制作用[3]。但替格瑞洛在国内临床应用时间尚短,缺少循证依据。故而该文特此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纳入的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重点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口服替格瑞洛的效果,期望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有效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课题的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组的患者均进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于2007年提出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抬高心肌梗死诊治指南》[4];冠脉造影提示患者冠脉狭窄,存在介入治疗指征;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已经签署过同意书;该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排除凝血机制异常、对研究用药药物过敏、高危出血、严重感染、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脑卒中、肿瘤、曾用过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将之进一步分成两组,每组分别48例。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并服用氯吡格雷,组内包括26例男性和22例女性;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3.4±11.7)岁;18例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高血脂,16例合并糖尿病。另一组名为研究组并服用替格瑞洛,组内包括25例男性和23例女性;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3.7±11.6)岁;17例合并高血压,15例合并高血脂,16例合并糖尿病。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2 方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之前,所有患者均负荷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36020722) 300 m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12个月,口服100 mg/次,口服1次/d。术前2~3 d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间隔12 h注射1次,1 mg/(kg·次);术前30 min完成注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结束后,将鞘管及时拔除。
  常规组48例服用氯吡格雷(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7 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负荷氯吡格雷300 m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第1~12个月,改为75 mg/次,口服1次/d。
  研究组48例服用替格瑞洛(国药准字J20171077;规格90 mg×14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负荷替格瑞洛180 m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第1~12个月,改为90 mg/次,口服2次/d。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TIMI出血分级:血红蛋白降低50 g/L以上,为大出血;血红蛋白减低30~50 g/L,为小出血;血红蛋白减低<30 g/L,为轻微出血。(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3)血常规、血压、血脂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前、治疗6个月后,测定患者血压,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参考范围:舒张压60~90 mm Hg、收缩压90~140 mm Hg;低密度脂蛋白<3.1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 mmol/L、甘油三酯0.55~1.70 mmol/L、总胆固醇5.22~5.70 mmol/L;血小板计数10~30万个/mm2(100~300×109/L)、白细胞计数4 000~10 000/mm2(4~10×109/L)。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血率
  研究组出血率为6.25%,常规组出血率为8.33%,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血率对比
  
  2.2 不良心血管事件
  研究组有2例不良心血管事件;常规组有7例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对比
  
  2.3 血常规、血压指标
  相较于常规组而言,治疗后研究组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血小板均少于常规组,且舒张压、收缩压也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常规、血压指标对比
  
  2.4 血脂指标
  研究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常规组,且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对比
  

  3 讨论

  3.1 替格瑞洛优势分析
  替格瑞洛属于CPTP(环戊三唑嘧啶)类化合物,可与P2Y12受体进行可逆性结合,进而降低ADP(腺苷二磷酸)、花生四烯酸刺激之下的血小板抑制风险[5]。故而替格瑞洛具有十分突出的抗血小板作用,且见效迅速。离开受体之后的替格瑞洛分子,受体依然能够对血小板发挥作用,充分体现出了替格瑞洛可逆性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优势[6]。服用替格瑞洛过程中,需高度警惕出血风险,既往临床认为效果强大的血小板抑制剂会引起更高的出血率。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发现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而言具有更好的抗血小板效果,但是出血风险却并未提高。此次研究证实,研究组出血率6.25%虽然低于常规组8.3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替格瑞洛具有十分突出的抗血小板优势。
  3.2 替格瑞洛短期及远期效果
  朱东杰等人[7]报道发现,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00%显着低于对照组22.00%(P>0.05),报道认为相较于氯吡格雷而言,替格瑞洛能够进一步减低心血管事件导致的病死率。该文对照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进行了6个月的观察,结果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4.17%低于常规组14.58%(P>0.05)。这是因为替格瑞洛抑制血小板更快、更好。除此之外,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规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替格瑞洛可显着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还可以帮助患者优化生理指标,这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安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极大的保障作用。需提及的是,替格瑞洛虽然打破了出血率与血小板抑制强度呈正比的思维定势,但依然需要临床加强观察,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以确保临床用药合理。孙晓丹[8]报道中治疗后的观察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压以及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认为替格瑞洛具有十分突出的调脂、降压作用,这对于患者安全进行PCI术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薛国宏[9]报道中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认为替格瑞洛可帮助患者调节血脂,进而达到减轻临床症状的目的。
  综上所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过程中,替格瑞洛应用优势较氯吡格雷更加突出,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义东.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4):145.
  [2]都虹,杨蓉,鲁雅楠,等.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血小板反应性及短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9,27(11):965-968.
  [3]雷轩,李红,金泽宁.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抑制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21):2654-2656.
  [4]田燕妮.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0):49-50.
  [5]翟文卉.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4):1-3.
  [6]王菲.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6):729-730.
  [7]朱东杰,李国诗.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3(9):100-103.
  [8]孙晓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替格瑞洛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2):36-39.
  [9]薛国宏.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瑞舒伐他汀与替格瑞洛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S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