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0-11-23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探究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17年6月收治胃肠息肉患者2 00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应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对照组应用普通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胃肠息肉 无痛消化内镜 高频电刀 应用价值

  胃肠息肉属于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患者出现癌变,为临床治疗增加难度。而在临床治疗中对于胃肠息肉患者而言,尽早诊断尽早干预对患者预后效果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保证患者身体健康的关键所在。随着当前治疗理念的改变,患者的感受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无痛治疗技术得以推广。对于胃肠息肉患者的治疗方式而言,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在消化内镜的引导下采用高频电刀对息肉组织进行切除。本研究对胃肠息肉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探究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17年6月收治胃肠息肉患者2 00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1 000例。对照组男460例,女540例;年龄38~78岁,平均(45.1±2.2)岁。试验组男480例,女520例;年龄37~77岁,平均(44.1±2.1)岁。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息肉选择均为直径<2 cm无蒂息肉和腺瘤,扁平隆起型或平坦型息肉样黏膜隆起。(1)试验组应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给予患者术前准备,对凝血功能进行完善,并且采用心电图、血型、感染等方式进行常规检查,保证患者未出现任何手术禁忌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说明,并且告知患者具体治疗方法与目的,获取患者的信任,提升其治疗配合度。在治疗前12 h禁止摄入任何食物,保持其空腹状态,另外对于下消化道息肉患者而言,在治疗前就需要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清肠,保证患者手术质量。给予患者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术前给予患者芬太尼麻醉,药物剂量为0.5~1.0μg/kg,给予丙泊酚,药物剂量为1.0 mg/kg,通过内镜腔道将金属圈套器植入,并选取全套点,套扎息肉根部,将息肉组织提起并悬于腔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参数,纯电凝电流控制在3.5~4.0,初始功率30 W,采用电凝刀进行切除;(2)对照组应用普通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选用消化内镜进行自动凝切,两组患者术前常规肌注山莨菪碱10 mg减轻肠蠕动,均在息肉根部注射1:10 000肾上素盐水4~10 m L使病灶隆起,观察黏膜抬举征,其他各项操作与试验组保持一致。
  观察指标:(1)疼痛评分:采用分级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其中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2)并发症发生率:包含迟发型出血、感染、穿孔、胃肠胀气等,计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以此对患者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估;(3)治疗满意度:通过制作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对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包含有治疗方法与效果、医患关系、治疗质量等,总分为100分,通过得分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试验组疼痛评分为(2.68±0.82)分,对照组为(5.16±1.61)分。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n)
  

  讨论

  胃肠息肉属于一种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该病发病率比较高[1],主要指患者在胃肠黏膜上皮隆起且突向胃肠腔的一种良性病变[2],该病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其黏膜病变引起的,虽然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明确,但是部分息肉病灶会出现出血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甚至会引发癌变[3],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对于胃肠息肉患者的治疗而言,一般采用普通消化内镜联合高频电刀的手术方式,这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尚可[4],但是应用普通消化内镜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疼痛感,甚至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胃肠收缩,而且术后容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通过内镜介入方式的不断成熟,无痛消化内镜在胃肠息肉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应用无痛消化内镜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能够提升患者手术切除成功率,并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6],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症状。从具体治疗情况分析,无痛消化内镜能够极大缩短患者预后时间,并且促进术后的康复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另外,虽然无痛消化内镜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相应的安全性问题[7],因此在临床应用当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消化内镜引导下进行高频电刀手术时,首先需要明确患者息肉的具体情况,如息肉大小、病灶位置等,而后再通过患者的不同息肉特点来选择切除方式,对于息肉宽基较大的患者而言[8],先需要采用电凝切除的方式,然后再采用电极灼烧的方式对息肉基底进行灼烧,避免患者出现胃肠出血;(2)在术后康复的过程中需要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因此需要在术前准备好止血药物,然后应用圈套器来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还需要对患者息肉蒂进行妥善处理,保证手术过程中将蒂根部进行完整切除,避免电凝不充分而导致发生出血症状[9]。
  另外,无痛消化内镜在胃肠息肉患者应用中安全性比较好,能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相对于普通消化内镜治疗而言,大部分患者由于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导致患者胃肠蠕动加快,严重影响了手术的开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在无痛消化内镜中,在治疗前3 min利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药物进行麻醉和镇痛,减轻患者的痛感,而后在内镜引导下对息肉进行切除,强化治疗效果,加速创口愈合。丙泊酚属于一种静脉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快、作用时间短等,而芬太尼属于一种阿片型药物,镇痛效果比较长,对血压影响也比较小,有利于手术的开展。
  据此研究明确,在胃肠息肉患者治疗中予以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徐金刚.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5):275.
  [2]江小静.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5):113.
  [3]陈丽萍,邓丽花.无痛消化内镜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及术中护理配合[J].中外医疗,2019,38(26):136-139.
  [4]魏艳翎.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9):56-57.
  [5]谢凯.无痛消化内镜下热极治疗胃肠息肉的疗效评估与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8):3437-3438.
  [6]姜海波,杨铁建,王俊梅.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对胃肠息肉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9,22(1):39-41.
  [7]杨惠珍,张彩霞.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2):256-258.
  [8]易三凤,黄景荣,屈银宗,等.胃肠息肉采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的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6):85-86.
  [9]刘吉勇,杨崇美.消化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