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护理与新型护理模式结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0-10-23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    要:目的 探索日常护理与新型护理模式相结合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月期间,足月的新生儿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符合标准的新生儿共67例。在具体实施研究过程中,按照67例的新生儿入院时间展开分组,对照组(n=33)与分析组(n=34)。对照组新生儿仍然延续运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手段,分析组新生儿则运用日常护理结合新型护理模式,护理结束后评价两组不同护理模式新生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分析组的体温波动(0.73±0.14)℃、(0.32±0.15)℃和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4.38±1.69)%、(98.30±1.05)%(t=10.372、-11.398,P<0.05)。在身高、体重和头围等发育情况方面,对照组分别为(47.34±0.56)cm、(3.54±1.45)kg、(32.44±2.15)cm,分析组分别为(52.03±1.77)cm、(4.23±0.58)kg、(35.40±2.18)cm(t=14.530、2.571、5.594,P<0.05),分析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家长展开护理知识认知水平的评分,两组新生儿家长在护理流程、早教方法、护理技巧方面对比,分析组明显更优。两组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后,评价新生儿家长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3个指标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明显分析组新生儿家长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而言,这种结合的临床护理模式具有十分显着的应用效果和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日常护理 新型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伴随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妇通过产前的临床检查,已经能够排除新生儿的大多数身体健康问题,但是针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仍然不容忽视,这对于新生儿后续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影响。当前临床中的日常护理措施不够全面,所以应在护理过程中结合新型护理模式,对新生儿展开深层次的护理。新型护理模式不仅仅包含对新生儿的护理,同时也包括对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避免新生儿出现感染、肺炎以及其他并发症[1-2]。该文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月期间,在该院出生且已经足月的新生儿67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入院的新生儿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该次研究的临床纳入标准,选取其中符合标准的新生儿共67例。在具体实施研究过程中,按照67例的新生儿入院时间展开分组,对照组(n=33)与分析组(n=34)。对照组33例新生儿中,包括男性新生儿14例、女性新生儿19例,胎龄37~44周,平均年龄(39.85±0.43)周;分析组34例新生儿中,包括男性新生儿16例、女性新生儿18例,胎龄36~43周,平均年龄(39.29±0.29)周。该次研究的临床纳入标准:均为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新生儿均已经足月;新生儿家长对该次研究完全知情且同意;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3]。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儿;发育不完全新生儿;新生儿家长不愿或不同意参与该次研究者。将两组新生儿的临床一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后发现,新生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于临床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在整个临床护理期间,主要运用日常护理措施。分析组新生儿运用日常护理与新型护理模式相结合的护理手段,两种护理模式的具体方法如下。
  1.2.1日常护理措施
  新生儿在进行沐浴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选取36~37℃的温水,由于新生儿出生阶段脐带尚未脱落,所以体温不够稳定,所以,必须要待新生儿脐带脱落体温稳定后,再采取浴盆的沐浴护理措施,护理频率1次/d。通过护理能够帮助新生儿保持皮肤洁净,避免出现细菌感染等问题。在进行脐带护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杀菌手段,避免脐带感染。同时,在为新生儿更换尿布过程中,应对臀部进行清理,保证干燥状态下换上新的尿布,臀部的护理对于新生儿至关重要。最后是口腔护理,口腔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要耐心和细心,运用轻柔的动作,避免清理过程中损伤新生儿口腔黏膜[4]。
  1.2.2新型护理模式
  (1)围产期护理:新生儿的抵抗能力、免疫能力较弱,所以十分容易出现感染问题,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产妇围产期进行深入了解,产妇产前的检查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避免新生儿早产、难产等。在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对产妇的分娩进行密切关注,降低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
  (2)乳汁正常供给:新生儿阶段保证母乳喂养十分重要,有利于新生儿更好的排泄粪便。护理过程中尽可能采取母婴同室护理措施,让新生儿能够有机会熟练吸吮,吸吮次数大约在12次/d以上,吸吮是新生儿促进排泄的有效手段。新生儿在母乳喂养过程中,产后产妇的情绪、休息状态均会影响母乳治疗。所以必须为产妇营造优质的病房环境,定期进行卫生打扫工作,保证产妇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这也是保证母乳质量的基础前提。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状态,当新生儿出现吸吮手指等情况时则提示母乳不足。
  (3)新生儿肺炎护理:由于新生儿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较弱,所以在新生儿阶段很容易出现体温异常情况,导致新生儿患肺炎的几率相对较高,医护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体温。体温较高的新生儿,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为其散热降温。如果新生儿的体温过低,医护人员需要为其开暖箱进行保温[5]。同时,针对处于肺炎状态下的新生儿,通常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食欲下降,甚至部分会由于厌食出现其他问题。所以医护人员必须加大肺炎新生儿的护理力度,密切观察的同时及时进行奶量的调整。
  (4)静脉输液护理:部分新生儿在护理期间会由于个体需求进行静脉输液,存在静脉输液外渗的风险。针对静脉输液外渗,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并为新生儿进行及时处理,可以通过局部外敷等治疗方法。如果新生儿在此过程中出现临床不良症状,如局部水泡,应通过运用无醇碘伏外涂的方式进行处理。
  (5)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能够使其对新生儿临床护理知识有更深入且全面的了解,以便于在新生儿后续的护理中采取正确规范的护理手段和方法。首先需要新生儿家长对整个护理流程系统化了解,并且通过学习能够独自完成新生儿护理。其次,应为家长讲解新生儿的早教方法,使其掌握具体内容和操作手段。最后则是促使新生儿家长掌握新生儿护理技巧,例如在沐浴护理过程中应用右手托住新生儿的脖颈处,左手托住新生儿的臀部,在触摸新生儿时应进行洗手消毒。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由家长自主操作,不断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护理能力[6]。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临床护理中的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情况
  两组新生儿的体温波动和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临床护理中的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比较(±s)
  
  2.2 两组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
  两组新生儿3项指标对比结果差异显着,分析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比较(±s) 
  
  2.3 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知识认知评分结果
  两组新生儿家长展开护理知识认知水平的评分,两组新生儿家长在护理流程、早教方法、护理技巧方面对比,分析组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知识认知评分比较[(±s),分] 
  
  2.4 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后,分析组新生儿家长的满意度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n(%)]
  

  3 讨论

  伴随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显着提高,人们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临床护理工作,而是将更多的护理侧重点放在新生儿身心健康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新生儿护理难度。将新型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相结合,促使临床护理人员从传统的护理操作者,转化为现如今的新生儿护理指导人员,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护理指导,使其能够充分参与护理过程,通过不断模仿学习护理人员的操作技巧,提高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质量。日常护理与新型护理模式相结合,有利于新生儿身体和智力的协同发展,对于新生儿出院后护理和早教具有积极意义。新型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具有显着差异,在护理过程中更加侧重家庭成员参与新生儿护理工作,通过产妇与家属之间相互合作的方式,共同展开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并在实践中根据护理人员指导不断规范新生儿护理方式。对新生儿展开有效的护理是促进其发育的重要手段,临床始终高度重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运用日常护理结合新型护理模式具有十分显着的效果。新生儿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较多,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细心且专业地展开工作[7]。该次研究过程中,通过深入分析新生儿临床护理要点,并采取日常护理与新型护理模式相结合的护理措施,护理的主要内容添加了围产期护理、乳汁正常供给、新生儿肺炎护理、静脉输液护理、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其中围产期护理主要是针对产妇的护理工作,通过密切观察产妇分娩前后的状态,结合临床检查结果不断优化围产期护理对策,围产期护理有助于避免出现新生儿感染以及难产问题。乳汁正常供给则是帮助新生儿排泄粪便,并且引导产妇和家属认知母乳喂养知识,使其意识到母乳喂养的优势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在出院后仍要避免产妇出现不良情绪,保证其居住环境的整洁以及足够的休息时间,促进新生儿可以获得充足的母乳。新生儿肺炎护理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作为新型护理模式的重要构成,具有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生几率的作用。通过实时监测体温以及密切观察新生儿体温变化,了解新生儿的健康状态,有利于及时发现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和状态,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静脉输液护理是避免输液外渗的有效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新生儿出现输液外渗的不良反应。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则是引导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护理临床知识和技巧进行深入学习,只有熟练掌握新生儿的护理方法技巧,才能为出院后的护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新生儿家长护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是新生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促使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有充分了解和认知,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水平。经过一段时间日常护理与新型护理模式结合护理后,新生儿的各项指标情况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状态更加优质,有利于强化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针对新生儿而言,这种结合的临床护理模式具有十分显着的应用效果和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8]。
  该次研究中,对照组与分析组的体温波动(0.73±0.14)℃、(0.32±0.15)℃(t=10.372,P=0.007)。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4.38±1.69)%、(98.30±1.05)%(t=-11.398,P=0.004)。在身高、体重和头围等发育情况方面,对照组分别为(47.34±0.56)cm、(3.54±1.45)kg、(32.44±2.15)cm,分析组分别为(52.03±1.77)cm、(4.23±0.58)kg、(35.40±2.18)cm (t=14.530、2.571、5.594、4.859、6.358,P<0.05)。并且护理结束后,对照组总满意度为90.91%,分析组高达100.00%,足以证明该临床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和效果。万丽等[4]的研究中,参照组与研究组新生儿体温波动分别为(0.74±0.13)℃、(0.33±0.17)℃,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4.39±1.78)%、(98.72±1.04)%,研究组优于参照组,该次研究与其研究结果一致。再一次充分说明该次研究结果的有效性,该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慧琴.日常护理结合新型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388-1389.
  [2]郭莉媛.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36):168-169.
  [3]孙倩影,彭燕.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275-276.
  [4]万丽,刘琳,傅思勇.日常护理联合新型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9,26(2下旬刊):90-91.
  [5]夏园,陈牡花,宋颖,等.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8):947-949.
  [6]王清梅,连菊琴,陈惠妹.新生儿日常护理中结合新生儿早教的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4):3203-3205.
  [7]贺艳霞.新型护理模式辅助日常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9):249-250.
  [8]刘新博.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2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