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比较

时间:2020-07-15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要:目的 比较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方法 在2017年5月—2018年7月,选取该院口腔种植修复的牙列缺失患者32例(观察组),常规修复的牙列缺失32例(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各方面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75%,对照组71.88%(χ2=5.379,P=0.020),观察组舒适度(9.2±0.3)分,美观度(9.3±0.2)分,语言功能(9.4±0.3)分,咀嚼功能(9.3±0.5)分,固位功能(8.5±1.1)分,优于对照组相比(t=23.283、12.472、34.667、18.413、10.384,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90.21±2.24)分,躯体功能(91.66±2.64)分,心理功能(90.36±2.34)分,物质生活(91.36±2.38)分(t=10.878、10.700、9.182、10.954,P<0.05)。结论给予牙列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舒适度、美观度好,提高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及固位功能,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相比于常规修复治疗,口腔种植修复效果更好,值得借鉴。
  关键词:口腔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牙列缺失 效果

  在临床上,牙列缺失是一种口腔科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外伤、牙周及牙尖周疾病等有关,会导致患者语言、咀嚼功能降低,影响面部美观,进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牙齿缺失会使患者产生自卑感,进而对其心理状态造成影响,近年来,人们对颜面美观的追求在不断提高,对医学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临床必须给予牙列缺失患者有效的治疗[2]。缺失牙的部位及数量的不同,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及程度也会不同,以往常采用人工替代材料修复的方式来恢复牙列缺失做造成的功能障碍,有效恢复缺失牙的解剖形态及生理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目的[3]。近年来口腔技术得到了有效发展,口腔种植修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该文选取该院牙列缺失患者64例(2017年5月—2018年7月),比较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口腔种植修复的牙列缺失患者32例(观察组),常规修复的牙列缺失32例(对照组),对照组男、女为19例、13例;年龄22~63岁,平均(54.18±2.17)岁;先天性缺失者12例,拔出残根所致13例,外伤者7例。观察组男、女为18例、14例;年龄23~64岁,平均(55.63±2.24)岁;先天性缺失者11例,拔出残根所致12例,外伤者9例。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修复治疗,患者躺于治疗椅,对口腔周围皮肤及口腔内组织进行消毒,口腔局部麻醉,使用探针对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检查,并了解患者知觉感受,麻醉起效后,清理龈上及牙龈残留牙冠及牙根。牙槽骨修复3月后,对患者进行检查,了解拔牙创面愈合情况,在愈合良好的情况下,常规备牙制作牙模,记录咬合,患者恢复较好的情况下完成治疗。
  观察组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口腔CBCT检查拍片,根据其显示结果,对患者缺牙部位及口腔内牙体进行确定。手术时,对口腔周围皮肤及口腔内组织进行消毒,给予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在患者口腔内牙槽嵴项位置作L或h形切口,充分暴露牙槽骨。根据修复的牙体直径及深度进行牙槽骨扩张,然后在牙槽骨内植入种植体,固定时可使用封闭螺丝,然后进行牙龈缝合,治疗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术后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对种植体在牙槽骨中的情况进行观察,通过种植体X线检查结果,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在患者恢复良好的情况下,进行种植牙牙冠修复。根据患者种植体植入情况咬合关系及规格等,选择牙冠及修复基台,在患者感到各项功能恢复良好的情况下,修复治疗结束。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牙列缺失修复正常,未出现异常情况,牙齿形态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牙列缺失修复基本正常,基牙存在轻微刺痛,牙齿形态与正常牙齿基本无差异)、无效(患者牙列缺失修复无效,基牙存在疼痛感,牙齿形态与正常牙齿差异较大);舒适度、美观度、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评分,每项10分,评分越高,修复结果越好;生活质量:GQOL-74,评分高即生活质量好。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75%,对照组71.88%(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n(%)]
  
  2.2 各方面评分
  观察组舒适度(9.2±0.3)分,美观度(9.3±0.2)分,语言功能(9.4±0.3)分,咀嚼功能(9.3±0.5)分,固位功能(8.5±1.1)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方面评分对比
  
  2.3 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90.21±2.24)分,躯体功能(91.66±2.64)分,心理功能(90.36±2.34)分,物质生活(91.36±2.3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对比
  

  3 讨论

  牙列缺失在临床较为常见,外伤、牙周炎等都会导致牙齿松动及脱落,在临床上,固定义齿、覆盖义齿、种植义齿等是常用的修复方式[4],但是,每种治疗方式都存在其优点与缺点。在牙列缺失患者治疗中,必须进行及时的修复,否则会对其咀嚼功能等造成影响,还会导致牙颌骨畸形发育,影响美观,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5],因此,临床必须为患者选择合理有效的修复方式。
  在牙列缺失修复治疗中应用常规修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患者口腔功能,但是,会对牙周组织情况造成较大影响,不利于咀嚼功能的恢复,并且对基本牙造成的磨损较大,可能会出现修复失败的情况[6]。在牙列缺失修复治疗中应用常规修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患者口腔功能,但是,会对牙周组织情况造成较大影响,不利于咀嚼功能的恢复,并且对基本牙造成的磨损较大,可能会出现修复失败的情况。该文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75%,对照组71.88%(P<0.05),在王莉莉等人[7]研究中,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96.67%(P<0.05),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观察组舒适度(9.2±0.3)分,美观度(9.3±0.2)分,语言功能(9.4±0.3)分,咀嚼功能(9.3±0.5)分,固位功能(8.5±1.1)分,优于对照组(P<0.05),在孟慧萍等人[8]研究中,观察组舒适度(8.9±0.9)分,美观度(9.2±0.5)分,语言功能(9.1±0.5)分,咀嚼功能(9.1±0.7)分,固位功能(8.3±1.3)分(P<0.05),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90.21±2.24)分,躯体功能(91.66±2.64)分,心理功能(90.36±2.34)分,物质生活(91.36±2.38)分(P<0.05)。口腔种植修复是一种新型修复方式,其修复体与人体融合度较高,几乎不会对牙槽骨造成影响,并且能避免修复后出现疏松及萎缩的情况,口腔种植修复对周围积压及组织影响较小,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使患者较好的适应种植牙,通过种植体传导咀嚼力,并将其分散到周围颌骨,提高患者适应性,有利于患者语言功能及咀嚼功能的恢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美观度及舒适度[7],该治疗方式义牙美观、稳定、逼真,具有较多的临床应用优势。当前,该治疗方式已成为牙列缺失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在口腔种植修复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种植体稳定性,还要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做好预防措施,术前对患者身体进行评估,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8]。
  综上所述,给予牙列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舒适度、美观度好,提高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及固位功能,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相比于常规修复治疗,口腔种植修复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黄会杰,陈贵丰.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6,37(4):583-584.
  [2]潘磊,沈宏一,郑伶俐,等.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生活质量及龈沟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6):1141-1145.
  [3]罗蓉,罗军,夏罗英.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龈沟液中TNF-α、IL-6、IL-8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2017,26(3):324-327.
  [4]王海涛.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与临床有效性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68.
  [5]戎婷婷,郑红军.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10):1183.
  [6]韦彦锋,刘艳春,白琴.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21):2171-2173.
  [7]王莉莉,宋洪广,孙鹏.牙周炎致牙列缺失行All-on-4即刻种植修复的短期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2018,34(8):63-66.
  [8]孟慧萍,王晓洁,郭莉,等.正畸与种植技术在前牙缺失散在间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6,32(6):36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