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0-06-29 所属分类 论文指导 作者有话说:期刊信息纠错
  摘要:目的 分析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群体中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方法的最终治疗效果。方法 对该院在2018年4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8例患者进行试验研究,采用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均54例,单一组患者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法干预,联合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结果 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联合组各项指标都高于单一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5,20.498,P<0.05);经χ2检验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率,联合组患最终治疗效率96.30%高于单一组最终治疗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0,P<0.05);经χ2检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5.55%低于单一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2,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群体中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方法的最终治疗效果显着,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速度较快,且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对于预防患者出现呛咳以及误吸等事件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故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推广。
  关键词:康复训练 针刺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和脑卒中疾病常见的并发症,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患者在进食时食物经过口腔以及咽喉和食管进入到尾部的整个过程出现障碍,容易出现误吸以及呛咳等不良事件,这对于患者吸收营养以及未来生活质量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尽快恢复,当今临床中通常都是采用吞咽功能训练,但是最终效果一般[1-2]。基于此,该文对该院在2018年4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群体中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方法的最终治疗效果进行详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收治的108例患者进行试验研究,采用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均54例,单一组患者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法干预,联合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该次实验研究中单一组和联合组的男女性别比例分别是34∶20;35∶19;单一组与联合组两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分别是56~74岁;57~75岁,平均年龄范围分别为(66.14±1.04)岁;(66.98±1.33)岁。
  该次研究排除合并心脏以及肝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排除患有老年痴呆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相关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家属以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且该次实验已经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患者的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单一组患者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法干预,医护人员每天对患者早晚训练,训练时间在15~30 min/次,具体实际操作如下。
  (1)基础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师使用冰棉签对患者扁桃体、软腭以及舌根等部位进行反复摩擦刺激,同时康复治疗师需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颜面肌力训练和口部肌力训练。另外,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空吞咽训练,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最大程度的刺激患者行再吞咽动作。指导和辅助患者多进行有效咳嗽,从而促进患者恢复声门闭锁功能。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康复治疗师可以先让患者进行简单的单音节训练,而后再进行发音训练和张闭口训练等,以此对患者口唇部的肌肉运动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使用冰袋对患者面部进行按摩,达到刺激患者肌肉的作用,让患者最大张口和咬合以及鼓腮等。
  (2)吞咽训练:如患者没有吞咽反射现象,那么康复治疗师需帮助患者重压舌咽部位,以此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
  (3)饮食锻炼:康复治疗师需要适当锻炼患者使用小勺子自己进行进食,使用勺子不但能够容易进食,同时还能充分避免患者误吸事件的发生。如病情严重的患者且存在张口困难的现象,那么康复治疗师可以选择食用奶嘴将食物送至患者口中。但是,需注意的是患者在进食过程中应当充分保持患者周围环境安静,从而避免患者出现分散注意力的现象,以此导致患者出现误吸或是呛咳问题。
  联合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方法治疗,联合组患者康复训练与单一组患者相同。在对患者进行针刺过程中,康复治疗师在找到患者人迎、天突以及廉泉穴位之后对穴位表皮进行消毒,此时患者应当取仰卧位。康复治疗师选择1.5~2寸的毫针进行穴位穿刺。从患者的廉泉穴沿着耳根的方向进行刺入,提插强刺激;患者人迎穴从其颈动脉以及甲状软骨的位置中间部位进行穿刺,捻转强刺激;直接刺入患者天突穴,而后向下方转,沿着患者气管前缘刺入,捻转强刺激。康复治疗师均在3个穴位针刺后针留时间为30 min,同时每15分钟进行1次1~2 min的行针,连续治疗15 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率,分为显效(患者吞咽障碍情况基本消失且吞咽障碍等级显示1级)、有效(患者吞咽障碍情况明显好转且吞咽障碍等级显示2级、无效(患者吞咽障碍情况依旧存在且吞咽障碍等级显示3级);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其中吞咽功能障碍评分越低说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越严重,生存质量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存质量越高。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包括出现吸入性肺炎以及误吸、呛咳、声音改变现象。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研究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其中使用对计量资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进行对比,进行t检验;用[n(%)]对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率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进行对比,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联合组各项指标评分都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经χ2检验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率,联合组患最终治疗效率96.30%高于单一组最终治疗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率[n(%)]
  
  经χ2检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5.55%低于单一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障与皮下质功能性损伤和皮质损伤有着极大的关联,其能够增加人体的肌张力,从而导致脑卒中患者出现咽反射迟缓,进而使得吞咽障碍出现。另外,就是急性脑卒中疾病对于患者的神经组织形成了一定的损伤,以此使得患者出现了吞咽、迷走神经以及舌下神经遭受一定的损伤,患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假性球麻痹,使得控制吞咽功能的肌肉无力,最终形成运动失衡现象。然而根据相关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当今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群体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的患者占所有脑卒中患者总人数的30%~65%左右[3-4]。
  吞咽功能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口腔阶段、咽阶段以及食管阶段。脑卒中患者假性球麻痹使得自身形成的吞咽功能大部分都会发生于口腔阶段,但是该文研究主要集中于咽阶段[4-5]。当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处于咽阶段时,影响患者吞咽功能的肌肉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进行食物吞咽时就会出现短暂性的呼吸停顿和气道保护障碍,以此使得患者进食时常会出现感觉咽喉消失、气喘、呛咳以及声音沙哑和误吸等多个不同症状,甚至患者还会感觉到上颈部出现食物封堵的问题。
  通过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行康复训练,对患者扁桃体、软腭以及舌根等部位进行反复摩擦刺激以及重压舌咽部位等能够促进患者吞咽肌肉恢复灵活性,以免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另外还能够刺激患者的咽喉部位建立吞咽反射,以此帮助患者食物能够进入到食管中,防止呛咳事件出现[6-7]。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属于“中风”范畴中,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由于其自身肝肾功能下降以及痰淤血滞和气血逆乱等问题导致出现吞咽闭塞的现象。通过对患者人迎、天突以及廉泉穴位针刺能够促进患者舒肝顺气和升清降浊以及清喉利咽,从而促进患者康复[8-9]。
  通过该文研究发现,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都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王志杰等[10](2019)对60例患者研究中讨论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好于对比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类似。
  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率,联合组患最终治疗效率96.30%高于单一组最终治疗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楚云杰等[11](2018)对80例患者进行研究中的研究组患者最终治疗有效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最终治疗有效率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结果类似。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5.55%低于单一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高秀先等[12](2017)对150例患者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5.33%(4/75)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26.67%(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4,P<0.05),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群体中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方法的最终治疗效果显着,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速度较快,且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对于预防患者出现呛咳以及误吸等事件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故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化艳,舒小珉.早期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评分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5):435-438.
  [2]李航,李月.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9,32(18):160-161,164.
  [3]温泽迎,张海宇.荧光吞咽造影定量分析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30(8):533-536.
  [4]刘晓东.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2):1527-1528.
  [5]温泽迎,张海宇,冯博,等.基于视频透视吞咽功能研究评价针刺阿呛组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3):54-57.
  [6]朱金妹,何俊,焦素芹,等.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12):1368-1372.
  [7]杨余华,曹建,周小燕.针刺、理疗联合冰柠檬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3):386-389.
  [8]张晓凌,唐志明,毛立亚,等.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4):257-260.
  [9]覃亮,张选平,杨信才,等.深刺廉泉与翳风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9,44(2):144-147.
  [10]王志杰,杨敏,海妮,等.舌三针结合头颈部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1):116-119.
  [11]楚云杰,边静,张为民.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8):1813-1815.
  [12]高秀先,陈秀,万和斌.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5):3428-3429.